第133章 内部叛乱的征兆(1 / 2)

加入书签

王审知“陆海并举”

的战略悄然展开,李尤秘密筹备跨海突袭,漳州前线与南汉大军陷入僵持。

就在这内外局势紧绷如满弓之弦时,一股潜藏于福建内部的暗流,开始不安地涌动。

王审知以铁腕推行新政,尤其是“军功田制”

与“方田均税法”

,虽赢得了军心与底层民心,却也彻底触动了旧有官僚体系与部分地方豪强的根本利益。

郑珏的退守并非屈服,而是转为更隐蔽的蛰伏与串联,他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王审知内外交困、顾此失彼的机会。

这一日深夜,泉州城内一座看似普通的宅邸密室中,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神色阴鸷的脸。

为者,竟是之前因“识人不明”

被王审知敲打后、一直称病在家的原王潮麾下老将,吴勐的副手,姓孙名焕。

他本就是地方豪强出身,家族田产在清丈中损失不小,对王审知早已心怀怨怼。

在座的还有两名因贪腐被陈褚的察访司记录在案、岌岌可危的州县级官员,以及一位与林家关系密切、产业受到新政冲击的米商。

“诸位,”

孙焕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不甘与狠厉,“王审知小子,倒行逆施,重用匠贾,苛待士族,如今更是引动南汉大军压境,福建危在旦夕!

此乃天赐良机,正是我等拨乱反正之时!”

那米商忧心忡忡道:“孙将军,王审知手握重兵,尤其那雷火营,犀利无比,连南汉精锐都败下阵来,我们……我们如何能与之抗衡?”

“哼,雷火营?”

孙焕冷笑一声,“李尤已带其精锐秘密离港,据说是执行什么特殊任务去了,如今泉州城内守军虽众,但核心战力空虚!

此其一。

其二,王审知为了应对南汉,将各地兵力尤其是忠于他的将领大多调往漳州方向,后方各州县,正是我等旧部影响力犹存之地!”

一名官员接口道:“孙将军所言极是。

而且,郑公(郑珏)虽闭门不出,但其门生故旧遍布州县,只要我们登高一呼,联络各地对王审知不满的士绅豪强、以及那些被剥夺了部曲私兵权力的旧将,里应外合,未必不能成事!”

“只是……”

另一名官员仍有疑虑,“王审知在民间声望颇高,尤其是那些泥腿子和工匠,恐怕……”

孙焕眼中凶光一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待我们控制泉州,擒杀王审知,便可宣布其罪状,指其新政乃苛政暴政,我等乃为民请命!

届时,再请出延翰公子(王潮之子),以正统之名主政,大局可定!

郑公那边,我已暗中联络,他虽不直接出面,但会在士林中为我们造势!”

他们密谋的核心,是利用王审知主力被牵制在前线、李尤及部分精锐离港、后方相对空虚的时机,联络各地潜伏的反对势力,同时在一两处关键州县制造民乱或兵变为诱饵,吸引泉州守军出动平乱,然后他们隐藏在泉州城内的力量(主要是孙焕能影响的少数城防军旧部及暗中蓄养的死士)则趁虚而起,直扑节度使府,控制或刺杀王审知,一举扭转乾坤。

然而,他们低估了王审知对内部的掌控力度,尤其是张渠负责的亲卫军与安保系统。

自林家覆灭、郑珏退守后,张渠对泉州城内外的监控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密。

那些与旧势力关联密切的人员,早已在监控名单之上。

就在孙焕等人密谋的当夜,一名被张渠安插在孙焕府中充当仆役的暗桩,冒着极大的风险,将孙焕深夜召集可疑人员密会的情报,通过隐秘渠道传递了出来。

消息第一时间送到了张渠手中。

他不敢怠慢,虽已是深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