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外交策略(1 / 2)

加入书签

送走吴越使者沈文,议事厅内檀香的余韵尚未散尽,王审知脸上的温和笑容便已收敛,恢复了惯常的冷静与锐利。

陈褚侍立一旁,轻声道:“大人,钱镠此番遣使,试探多于诚意,虽暂可安抚,却不可不防。”

王审知踱步到窗前,望着庭院中苍翠的松柏,缓缓道:“元亮所言不错。

钱镠乃守成之主,精于算计。

他见我等势起,南汉来犯,既怕我等被刘隐所灭,使他直面强敌;又恐我等过于强盛,反噬其地。

故而遣使示好,意在观望,若能火中取栗,他绝不会手软。”

他转过身,目光清明:“故而,我对沈文所言,半是实情,半是震慑。

示之以强,是让他知道,福建不是软柿子,即便两面受敌,也有自保甚至反击之力;拒其直接军事联盟,是避免过早卷入更复杂的纷争,被他当枪使,也是不愿让他轻易插手福建事务;要求其经济封锁南汉,则是将压力转移,若他应允,则南汉少一外援,若他不允,其虚伪立场自现,日后交涉,我便占理。”

陈褚钦佩地点头:“大人深谋远虑。

如此一来,既稳住了北方,争取了贸易空间,又将难题抛回给了钱镠。

只是,南汉此番来势汹汹,其盾车抛石机,确是我军火器之克星,前线压力巨大啊。”

“压力自然有,但亦是机遇。”

王审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刘隐以为靠些笨重器械就能克制我,殊不知,技术迭代,日新月异!

鲁震那边,进展如何?”

正说话间,鲁震和李尤联袂求见,两人脸上都带着风尘仆仆之色,眼中却燃烧着兴奋的火焰。

“大人!”

李尤声若洪钟,抢先开口,“末将已亲赴漳州前线查探,南汉的乌龟壳(指盾车)确实麻烦,厚重牛皮蒙着湿泥,铅子难透,推进缓慢但极具压迫感。

其抛石机射程虽不及我军理想中的火炮,但数量众多,对我军阵地和城墙威胁不小!”

鲁震紧接着汇报,语快而激动:“大人,阿卜杜拉先生带来的那些典籍和图样,真是及时雨!

那燧机构的原理,某家已基本吃透,正在加紧试制样品,成功后,射和可靠性必能大增!

更重要的是,那西方‘穆什凯特’火枪的图样,其口径和装药量远大于我军现役火绳枪,穿透力必然更强!

某家已着手放大设计,试制重型火枪,专破厚盾!”

他喘了口气,继续道:“还有,那几何、代数之学,虽只初窥门径,但对计算弹道、改良抛射武器大有裨益!

某家与几位精通算学的先生探讨,对您之前提及的‘曲射火炮’有了新想法,或许可以尝试制造一种身管较短、弹道弯曲的臼炮,专打盾车后方和抛石机阵地!”

王审知闻言,大喜过望:“好!

太好了!

鲁大匠,你与天工院诸位,又立大功!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全力支持!

务必尽快将新式火枪和臼炮弄出来!”

他深知,技术上的代差,是抵消敌军数量与笨重装备优势的关键。

李尤摩拳擦掌:“大人,若新器能成,末将愿再为前锋,必破南汉龟壳阵!”

王审知却摆了摆手,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李将军,破阵固然重要,但仗,不一定非要硬碰硬地打。

刘隐倾力来攻,其国内必然空虚,后勤压力巨大。

我们为何一定要在漳州与他死磕?”

陈褚若有所悟:“大人的意思是……?”

“还记得阿卜杜拉先生带回的占城稻种吗?”

王审知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泉州港,然后划出一道弧线,指向南汉漫长的海岸线,“我们的‘开拓号’,以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