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试点蒙学(2 / 3)

加入书签

‘蒙学堂’,意欲何为?难道真如外界所言,要颠倒乾坤,让工匠之子与士人子弟同习文字,坏我千年礼法,乱我社会纲常吗?!”

他的话语极具煽动性,围观的工匠中有些人面露惶惑,交头接耳。

王审知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那些睁着大眼睛、不知所措的孩童身上,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转向郑珏,语气沉稳却清晰有力地传遍四周:“郑公此言差矣。

审知设立此学堂,并非要坏什么礼法纲常,恰恰是为了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

“哦?”

郑珏冷笑,“不知王司马遵循的是哪位先贤的教诲?竟要授技于贱民?”

王审知不慌不忙,朗声道:“《论语》有云:‘有教无类’。

孔圣人门下,亦有出身贫寒之弟子。

圣人何曾因出身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审知所为,不过是让这些工匠之子,识得几个常用之字,学会简单算数,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子承父业,精益求精,为我泉州百工之盛,略尽绵薄之力。

这如何就是坏礼法、乱纲常了?”

他走到黑板前,指着上面的“工”

字:“郑公且看,这是一个‘工’字。

工匠凭手艺吃饭,造屋、制器、利民生,其业不贱,其功至伟!

让他们多识几个字,多懂一点数,能让手艺传承得更好,让器物制作得更精,让生活过得更好,这难道不是天下至理?难道非要让他们世代目不识丁,方合郑公所谓的‘礼法’吗?”

王审知的话,引经据典,又紧扣实际,说得围观的许多工匠纷纷点头,甚至有人低声道:“司马大人说得在理啊……娃儿能认几个字,将来记个账、看个图纸也方便……”

郑珏见王审知巧妙化解,并争取了部分民意,心中更怒,厉声道:“强词夺理!

‘有教无类’乃指教化之广,非指混淆士庶!

工匠之子,习其技艺便是本分,安可窥伺文字?此乃僭越!

今日你让他们识字算数,明日他们便想读圣贤书,后日便想科举入仕!

层层递进,贵贱不分,天下岂有宁日?!”

“郑公过虑了。”

王审知淡然道,“此学堂只教日用杂字和简单算数,与圣贤书无涉。

至于将来如何,那是孩子们自己的造化。

我辈为政者,当为民开方便之门,而非设重重障碍。

若真有工匠之子天赋异禀,能通圣贤之道,为国效力,那亦是朝廷之福,百姓之幸,何乐而不为?难道因怕泥鳅成龙,就要堵死所有溪流吗?”

“你……!”

郑珏被王审知这番“泥鳅成龙”

的比喻气得浑身抖,却一时难以找到更有力的反驳。

他指着王审知,痛心疾道:“王审知!

你这是狡辩!

是裹挟民意!

你今日种下此恶因,来日必食恶果!

老夫……老夫绝不与你甘休!”

说罢,他知道再争论下去已无意义,反而可能让王审知赢得更多同情,只得狠狠一跺脚,带着门生悻悻而去。

这场蒙学堂前的短暂交锋,虽以郑珏的退却告终,但王审知知道,思想的鸿沟并未填平,斗争将长期存在。

他转身对冯秀才和惊魂未定的孩子们温言安抚了几句,又对围观的工匠们说道:“诸位乡亲,让孩子识几个字,学点算数,是为了他们好,也是为了泉州好。

请大家放心,此学堂只为助学技,绝无他意。”

经过这番风波,原本忐忑的工匠家长们反而安心了不少,连郑公那样的大人物都反对不了,看来司马大人是铁了心要办好事。

蒙学堂虽然规模极小,却终于在争议和压力下,顽强地生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