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一道政令(2 / 3)
力的话语,这些质朴的工匠和农人们,眼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那是一种被尊重、被需要、价值得以实现的激动!
格物堂,就这样悄无声息却又石破天惊地成立了。
它没有盛大的仪式,却承载着王审知最重要的理想——将实践中的智慧系统化、理论化,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然而,王审知深知,格物堂的成果需要时间孵化。
眼下,有一项迫在眉睫的政令,必须立刻推行。
这将是新权力架构确立后,他以官方名义颁布的第一道全州性政令,意义非凡。
他早已酝酿多时,草案反复修改,并与王潮详细商议过。
王潮虽对其中某些细节感到新奇,但基于对弟弟的信任和对“实效”
的追求,最终全盘支持。
翌日,刺史府前公告栏旁,围满了好奇的军民。
几名书吏正在张贴一份盖有刺史大印和度支司副印的巨幅告示。
告示的标题格外醒目——《南剑州劝农令暨兴工令》。
“快看看!
参军大人的新政令!”
“写的啥?快念念!”
一名识字的老秀才被推搡到前面,扶了扶眼镜,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
“告南剑州军民人等:兹尔军民,甫离战乱,百业待兴。
本州念民生之维艰,图恢复之至计,特颁令如下:”
“其一,劝农令:凡州内民户,垦殖荒地,所获粮粟,三年内免征赋税;原有田亩,本年度赋税减半。
州府设‘农贷仓’,贫户可借贷粮种、耕牛(折价),秋后按息偿还,无力偿还者,以工抵债。
推广新式犁铧,由各里正督促,格物堂遣人指导。
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以工代赈,饭食由州府供给。”
“其二,兴工令:招募各类工匠,登记造册。
技艺考核优异者,可入‘格物堂’或官营工坊,按月领取钱粮。
民间匠户所产优良器物,州府可平价采购。
鼓励改良工艺,凡有能提升效率、节省物料之新法新器,献于官府,经核实有效,赏钱五贯至百贯不等,并张榜扬名。”
“其三,市易令:重整市集,划定区域,公平交易,严禁强买强卖、欺行霸市。
州府设‘平准仓’,粮价贱时购入,贵时抛出,平抑粮价。
鼓励行商,过往商旅,关税减半,并提供官驿住宿之便。”
“其四,流民安置令:流落本州之民,愿落户者,登记户籍,分给荒田、借予粮种,待遇与本州民户同。
愿入工坊者,待遇与招募工匠同。
愿投军者,经考核合格,待遇与正卒同。”
老秀才念得口干舌燥,周围的人群却越听越安静,每一双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减税!
贷种!
以工代赈!
赏格工艺!
平抑粮价!
安置流民!
……这一条条、一款款,无一不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之举!
与他们以往听闻过的任何一道官府文告都截然不同!
没有空泛的道德说教,没有严厉的恐吓禁令,有的全是鼓励、扶持和看得见的好处!
“这…这是真的吗?”
一个老农颤声问道,激动得胡子都在抖。
“减税…贷牛…天爷啊,王参军真是活菩萨啊!”
“俺爹是铁匠!
俺这就回去告诉他去官府考核!”
“那些逃难来的张老三他们,总算有着落了!”
人群沸腾了!
喜悦和希望如同野火般在人群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