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权力的阶梯(3 / 3)

加入书签

的士卒和原衙门中不得志的年轻书吏中选拔,亲自培训他们新的记账方法和核算流程,要求一切数据必须清晰、准确、可查。

他推动颁布了《劝农令》,宣布减免本年度赋税,提供粮种借贷,鼓励开垦荒地,并将流民重新登记造册,分给土地。

他督促工匠营加快修复城墙、打造兵器,同时也没忘记继续改进农具,那架曲辕犁在经过多次试验后,终于开始小范围推广,效果显着。

他甚至抽空亲自审理了几桩积压的民间讼案,以公正和效率赢得了“青天”

之名。

权力,在王审知手中,仿佛不是用于享受的工具,而是用于改造现实的利器。

他所推行的每一项政策,都带着强烈的实用主义和现代化管理的色彩,虽然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旧有利益格局,但其带来的效率和公平,却也赢得了军心和底层民众的广泛支持。

王潮看着弟弟如同不知疲倦的陀螺般运转,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心中既欣慰又有些复杂。

他愈倚重弟弟,但也隐约感到,弟弟所构建的这套体系,其精密和高效,已经出了他的完全理解和掌控范围。

他依然是最高领袖,但具体的权力运行,却越来越依赖于弟弟设计的那套“规矩”

和“数字”

但他选择信任。

因为事实证明,弟弟所做的一切,确实让他们的统治更加稳固,让南剑州更快地焕生机。

这一日,王审知正在度支司审核新一批农具的拨款申请,郑珏忽然来访。

这一次,他没有再摆出大儒的架子,神色间甚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落寞和妥协。

“王参军……”

郑珏的语气客气了许多,“老夫近日筹备祭礼,翻阅典籍,见《周礼·考工记》有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方知古人亦重工巧之术,非全然排斥。

参军所为,兴利器以厚生,倒也与古圣之道暗合。”

王审知微微一笑,知道这位老夫子是在变相地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找台阶下,也是在试探着与新权力核心和解。

他自然不会点破,顺势道:“郑先生博通古今,所言极是。

格物之理,本也是圣学一端。

只是后来偏重于义理,轻视了器用。

如今乱世,民生多艰,正需我等追本溯源,经世致用。

文教礼法,乃教化之本,厚生之器,乃生存之基,二者不可偏废,还需先生多多指点。”

他给了对方足够的尊重和理论依据,将“技术”

提升到与“文教”

并列的高度。

郑珏闻言,脸色缓和了不少,捻须道:“参军高见。

老夫……受教了。”

他知道,想恢复旧日文官独大的局面已无可能,但若能在这新秩序中保住“文教”

的一席之地,甚至将“新学”

也纳入儒家话语体系,或许不失为一条出路。

送走郑珏,王审知道,权力的阶梯已然初步搭建完成。

他从一个依靠“奇思妙想”

的谋士,真正步入了权力的核心,开始用自己的理念,一步步塑造这片土地。

他站在度支司的门口,望着渐渐恢复生机的南剑州街道,心中没有志得意满,只有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更遥远的蓝图。

这阶梯,才刚刚开始攀登。

下一步,或许该是那个他思索已久的……“格物堂”

了。

知识的火种,需要制度的土壤,才能星火燎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