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编伍之法(3 / 3)

加入书签

长为了本队的荣誉和实惠,也开始主动想办法提升效率,管理手下。

三日之后,成效斐然。

同样的人力,开垦出的田地面积增加了近五成,工具因规范使用和维护而损耗大减,各环节衔接顺畅,争吵斗殴事件几乎绝迹。

整个屯田区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井井有条的繁忙景象。

王审知趁热打铁,将“编伍之法”

迅推广至渔业队和后勤辅兵队。

渔业队被分为“造船组”

、“织网组”

、“捕捞组”

、“腌制加工组”

;后勤队则分为“粮秣搬运组”

、“炊事组”

、“营建组”

、“卫生组”

每一组都有明确的职责、考核标准和协作流程。

随着这套方法的推行,王审知惊讶地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搭建起了一个越军队传统架构的、扁平而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虽然依附于军队,却因其独特的目标(生产)和管理模式(数据化、流程化),而焕出惊人的活力。

然而,树大招风。

王审知这套迥异于传统兵制、强调分工与数据、甚至隐隐削弱了军官绝对权威的“编伍之法”

,终于引起了高层更深的忌惮和某些士人的激烈反对。

这一日,王潮再次召见王审知,脸色却不似上次那般轻松。

他的案头,放着几卷崭新的竹简。

“明远,你的‘编伍之法’,成效卓着,为兄甚慰。”

王潮先肯定了一句,但语气有些沉重,“只是……近日军中颇有议论,言此法定岗定责,虽提升效率,却使士卒固于一技,恐荒废战阵本事,长远来看,乃舍本逐末。

更有甚者,言你借此培植私兵,架空各营将领……郑先生那边,也递来了文书,洋洋千言,斥此法治标不治本,重利轻义,败坏人心,使得士卒只知功利奖赏,忘却忠义大道……”

王审知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技术的推广可以靠成效说话,但组织与思想的变革,触动的却是最深层的力量。

他的“编伍之法”

,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冲击了传统的军队结构和社会观念。

他深吸一口气,准备迎接这场关于管理哲学与军队未来的更深层次的辩论。

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将决定这条创新之路能否继续走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