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老屋檐下承祖训,旧巷深处溯源流。(1 / 2)

加入书签

五月的风裹挟着黑土地的腥甜气息,穿过英城老城区歪斜的巷弄。奔驰车停在黄土坑平房巷口,再也进不去了。李沐言拎着大包小包,和刘子怡一前一后,踏着青石板路往里走。与厢房屯的旷野不同,这里的空气沉淀着几十年煤灰、油烟和人间烟火混杂的味道。

巷子窄而深,两侧是斑驳的砖墙,墙根生着深绿的苔藓。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挂着各家各户的衣物,偶尔有自行车铃叮当作响地挤过。刘子怡小心地避开地上积水的小坑,目光却被窗台上蔫头耷脑的盆花、门洞里打盹的老猫所吸引。

“就这儿。”李沐言在一扇褪色的朱漆铁门前停步。门楣低矮,贴着残破的福字,铜环锈迹斑斑。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汲取某种力量,才抬手叩响了门环。

“谁呀?”里面传来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

“奶,是我!沐言!”李沐言提高嗓音应道。

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拉开。一位头发银白、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太太出现在门口,系着干净的蓝布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正是奶奶吴春兰。她眯着眼打量了一下,脸上瞬间绽开菊花般的笑容:“哎哟!我的大孙子!你咋回来了?也不提前说声!”目光随即落到他身后的刘子怡身上,带着慈和的好奇,“这是…”

“奶奶,这是子怡,你不记得了吗,上一次在燕京还见过。”李沐言侧身,将刘子怡轻轻往前带了带。

“奶奶好。”刘子怡忙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甜笑,将手里一直小心捧着的点心盒子递过去,“听沐言说您爱吃老式核桃酥,正好路过就买了点。”

“哎呀,来就来,还带啥东西!快进屋,屋里头乱…”吴春兰嘴上客气着,眼里的笑意却更深了,接过点心,热情地拉着刘子怡的手腕就往里让。

院子不大,却收拾得极整齐。左边一小畦韭菜绿油油的,右边葡萄架刚抽出嫩叶,下面摆着几张小板凳。正房的门帘一挑,爷爷李笑时走了出来,戴着老花镜,手里还拿着份报纸。他身形清瘦,背却挺得笔直,有种老退伍军人的硬朗。

“爷。”

“嗯,回来了。”李笑时点点头,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李沐言,在他略显清瘦的脸上停顿了一秒,又落到刘子怡身上,审视的意味比刘岩更甚,却不动声色,“进屋坐吧。”

屋里光线有些暗,家具都是老式的,漆面斑驳,却擦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着泛黄的奖状和黑白全家福,五斗柜上摆着几个搪瓷缸子,印着“先进生产者”的红字。

吴春兰忙不迭地倒茶,拿出瓜子花生,又把刘子怡带来的核桃酥打开,硬塞给她一块:“闺女,尝尝,还热乎呢!”

李沐言把带来的礼物一一拿出来:给爷爷的护膝和一对健身球,给奶奶的羊毛护腰和新款收音机。“这能收好多台,戏曲频道特别清楚。”他耐心地教奶奶调台。

李笑时拿起健身球,在手里转了两下,咕噜噜的响声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身子骨还行,用不着这些。”他放下球,看向李沐言,“你爸前段日子打电话来,说你年前出了趟车祸?所以没回来过年。”

气氛微凝。刘子怡的心提了一下。

“嗯,一点小意外,早好了。”李沐言轻描淡写,下意识挺直了腰背,仿佛这样就能掩盖掉衣服底下的伤痕。

“好了?”李笑时哼了一声,“脸色还白着呢!做事毛毛躁躁,跟你爹一个样!当年他开拖拉机都能翻沟里去!”

吴春兰赶紧打圆场:“死老头子,孩子回来就说这些!沐言啊,别听他的,快来帮奶奶尝尝这豆馅,中午咱们包豆包!”

李沐言如蒙大赦,拉着刘子怡钻进厨房。厨房更小,灶台烧着煤,炖着一锅酸菜,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吴春兰利落地和面、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