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镜头前立自从容,笑把百问解释通。(1 / 2)

加入书签

\"李同学,为什么坚持选择京都土木?以你的分数完全可以读更热门的专业。\"黑框眼镜女记者率先发问。

李沐言调整了下坐姿,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这是前世应对媒体时养成的习惯。\"建筑不仅是钢筋水泥的组合,\"他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更是人们生活的容器。我想学习如何让城市更有温度。\"

这个回答让在场记者纷纷低头记录。黑框眼镜女记者追问道:\"这种观点不像高中生能有的,是受什么人影响吗?\"

\"我爷爷。\"李沐言从爷爷手中接过来那张泛黄的照片,镜头立刻推近,\"他是老建筑工人,常说好房子要经得起风吹雨打,更要经得起人心检验。\"

照片在记者手中传阅,引发一阵感叹。李沐言趁机深呼吸,余光突然瞥见张舒窈一家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门口,他们不是应该准备旅游去了吗。

此时的张建国双臂交叉靠在门框上,林老师满脸骄傲,张舒窈则紧张地咬着下唇。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还会继续做蔬菜生意,还是会利用暑假继续创业其他内容?\"一个年轻男记者问。

\"蔬菜生意会做到开学前。\"李沐言顿了顿,\"另外打算提前预习大学课程,图书馆已经借好了《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学》。\"

记者们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通常高考结束的学生都会谈论旅游、玩游戏,而不是预习大学课本。

\"你刚才拒绝了北大招生组的邀请?\"一个声音从后排传来,\"那可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机会。\"

房间突然安静下来。李沐言感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连门口的张建国都微微直起了身子。

\"北大很好,\"他斟酌着词句,\"但我更想专注于土木工程领域。京都有全国最好的师资和实验室。\"

\"是为了那个姑娘吗?\"突然有人插话,语气带着调侃,\"视频里你们看起来很亲密。\"

李沐言的手指僵住了。镜头立刻转向门口的张舒窈,她\"啊\"了一声,满脸通红地躲到母亲身后。这个反应引得记者们哄笑起来。

\"我们只是同学。\"李沐言迅速否认,却控制不住看向张舒窈的方向。摄像机精准捕捉到这个眼神,日后将成为采访视频点击量最高的片段。

张建国咳嗽了一声,声音不大但足以让房间安静下来。那位记者讪讪地转移了话题:\"能分享一下学习方法吗?710分可不是随便能考出来的。\"

\"规律作息,注重效率。\"李沐言给出标准答案,心里却想着那些重生带来的优势——前世积累的专业知识,成年人的自律,以及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最想感谢谁?\"黑框眼镜女记者问道。

李沐言回答\"首先是我爷爷和奶奶,还有我的父母,\"他声音有些哑,\"还有张舒窈一家,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

提到张家时,他刻意避免看向门口,生怕眼神会泄露什么。

\"听说你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他们一直没有陪在你身边,你会想她们吗?会不会恨他们没有陪伴你。\"一位记者开口。

\"是的,我时刻都想父母。但我不恨他们,因为家里条件一般,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供我读书,我不但不恨他们,我还会很感激,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才会给我提供读书的机会。\"李沐言平静地接过话题。

房间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柔软。林老师抹了抹眼角,连一向严肃的张建国都松开了抱着的双臂。

\"对未来建筑行业有什么看法?\"一位记者突然问。

这个问题像一把刀刺进李沐言胸口,2025年的行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