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3 / 4)

加入书签

&039;,恐怕就是指这种能够维系整个流域生态平衡的关键物种。

&0t;

周小小眼睛亮了起来:&0t;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们大量种植活水芽,就能改善黄河入海口的生态环境?&0t;

张教授点点头:&0t;理论上是这样,但需要谨慎。

先要确保人工培育不会影响野生种群,其次要研究清楚它的生长规律。

&0t;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周小小,&0t;你在这里的观察记录非常宝贵,要继续保持。

&0t;

送走张教授一行后,周小小收到了林青雨的电报,说游学队伍三天后到达。

她兴奋地开始最后准备,却在检查活水芽时现了一个异常——最早的那株活水芽开始枯萎了。

&0t;不,不要&0t;周小小跪在礁石上,小心地检查每一片叶子。

茎干上的蓝光变得微弱,那些剩余的透明籽也失去了光泽。

她想起张教授说过,有些植物在完成繁衍后会自然枯萎,为下一代让路。

周小小轻轻抚摸着活水芽的茎叶,突然注意到石缝中有微弱的蓝光闪烁。

她小心地拨开碎石,看到几株细如丝的嫩芽正从潮湿的缝隙中探出头来——是那些被雨水冲走的种子芽了!

原来活水芽以这种方式延续生命,一代枯萎,下一代立即接替。

游学队伍到达的那天清晨,周小小早早地站在望海礁的最高处眺望。

当看到远处河岸上出现的小红旗和二柱那醒目的红帽子时,她的心砰砰直跳。

几个月不见,她有一肚子的话要告诉青雨姐,有无数的新现要分享给孩子们。

林青雨第一个跑过来,紧紧抱住了周小小:&0t;辛苦了!

你晒黑了,也结实了。

&0t;她摸着周小小粗糙的手掌,心疼地说。

周小小摇摇头,拉着林青雨来到活水芽围栏前:&0t;青雨姐,你看!

这些幼苗都是新长出来的,它们的种子能在任何水质中芽。

张教授说,这就是连接黄河和海洋的生态密钥!

&0t;

孩子们围上来,好奇地看着那些着微光的小植物。

周小小拿出准备好的海草挂饰分给大家,每个挂饰上都系着一颗活水芽的透明种子。

&0t;等我们种下这些种子,它们就会记住黄河的声音,然后告诉大海。

&0t;周小小对孩子们说,&0t;这样,黄河和大海就永远是好朋友了。

&0t;

林青雨看着周小小熟练地指导孩子们观察活水芽,眼中满是欣慰。

这个曾经跟在她身后问东问西的小姑娘,如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成为望海礁真正的守护者了。

夕阳西下时,周小小带着大家来到南滩,将活水芽的种子撒入潮间带。

透明的籽儿随着退潮的海水飘向远方,像无数颗小小的星星落入海洋。

二柱吹起了笛子,孩子们跟着唱起新学的歌谣:&0t;活水芽,亮晶晶,黄河大海心连心&0t;

当晚,在渔村为游学队伍准备的欢迎篝火晚会上,周小小和林青雨并肩坐在沙滩上。

海浪声声中,周小小轻声说:&0t;青雨姐,我想继续留在望海礁。

活水芽需要长期观察,渔村的孩子们也开始学习记录了,我不能半途而废。

&0t;

林青雨微笑着点头:&0t;我早就猜到了。

你知道吗?张教授建议在望海礁设立长期监测站,国家已经批准了。

以后这里会有更多像你一样的年轻人,共同守护黄河与海洋的这道生态桥梁。

&0t;

周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