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新刊初立(2 / 3)
穿着大红羽绒缎袄,围着兔毛围脖,笑声如银铃般的姑娘一阵风似的卷了进来,不是史湘云又是谁?
她脸上红扑扑的,带着室外寒气的清新,一进来就嚷道:“好哇!
你们在这里商议大事,竟也不等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章新刊初立(第22页)
众人见她来了,都是欢喜。
探春笑着拉她坐下:“偏你来得迟!
前儿老太太就说要接你过来住,偏你病了,如今可大好了?”
湘云爽朗一笑,拍了拍胸口:“早好啦!
不过是偶感风寒,将养了几日罢了。
我在家里闷得慌,早想死你们了!
方才听翠缕说,你们在弄什么‘新刊’?快与我说说!”
宝钗便笑着将《海棠新刊》之事与她细细说了。
湘云听得双眼放光,拍手道:“这个有趣!
算我一个!
别的不敢说,若论起作诗,我可不怕谁!
下回诗社,必要争个魁,好叫我的诗也印在这新刊上头!”
她性子豪爽,言语诙谐,顿时将气氛烘得更热。
黛玉见她来了,也难得地露出真切的笑意,打趣道:“是了,我们‘枕霞旧友’来了,下回诗社更有看头了。
只盼你莫要再醉了,嚷着要吃生肉便好。”
一句话引得众人都笑起来,湘云也不恼,扑过去要拧黛玉的嘴,黛玉笑着躲到宝钗身后,一时间,晓翠堂内笑语喧阗,暖意融融。
说笑一阵,黛玉因每日晨起需练习八段锦,便先起身告辞回潇湘馆。
湘云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有些惊讶地对宝钗道:“林姐姐如今气色真好多了,我瞧着,竟比先前丰腴了些,走路也不似那般弱不禁风了。”
宝钗点头,微笑道:“正是呢。
自老太太立了规矩,又请了太医专门调理,叮嘱她每日走动、练习那养生的八段锦,这两年下来,身子果然一日好似一日。
如今虽仍比常人弱些,等闲头疼脑热却少了许多,精神头也足了。”
湘云感叹道:“老太太真是有心了。”
且说黛玉回到潇湘馆,紫鹃早已备好了温水和手巾。
黛玉净了手,觉得周身暖融融的,气息顺畅。
她走到窗边书案前坐下,案上整齐地摞着她历年来的读书笔记,还有正在构思的期《海棠新刊》稿子——一篇关于《乐府诗集》中民生诗篇的赏析。
阳光透过茜纱窗,落在她莹润了许多的脸颊上,泛着健康的光泽。
她随手翻动着那些字迹或清秀或潦草的笔记,里面记录着她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时的感悟,间或还有一些对自然现象、各地风物的好奇与疑问。
看着看着,一个念头如同破土的春笋,悄然萌生。
她想起贾母偶尔提及的“学以致用”
,想起宝钗、探春她们都在为园子、为将来做着实实在在的筹划,自己终日沉浸诗词,虽得乐趣,于实事上却似乎……隔了一层。
她的目光停留在笔记中记录的一些零散信息上:某地水患后的赈灾举措,某朝应对蝗灾的方法,某本农书上记载的抗旱作物……这些散碎的知识,如同珍珠般散落在各处。
“若是……”
黛玉轻声自语,眼眸越来越亮,“若是能将古今典籍中,关于应对天灾人祸、治理地方、安定民生的策略、方法、智慧,分门别类,系统整理出来,去芜存菁,编撰成册,不拘是水旱蝗瘟,还是吏治民生,皆有所本,有所参详……岂非比单纯吟风弄月,更有意义?”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挥之不去。
她仿佛看到了一幅更广阔的图景,她的才情与学识,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