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慎言三境 孔子罕言利命仁的智慧(3 / 8)
的商人,善于经商获利,但他始终以“义”
为准则,不做欺诈、垄断等不义之事,而是通过诚信经营、公平交易获取利润。
子贡的经商行为,得到了孔子的认可,因为他的“利”
符合“义”
的要求。
相反,春秋时期的一些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甚至贩卖假冒伪劣商品,这些“唯利是图”
的行为,便遭到孔子的批判。
2罕言的目的:引导世人关注精神价值
孔子“罕言利”
,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引导世人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中解脱,关注精神价值的提升。
在他看来,物质利益只能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而精神价值(如道德、学问、理想)才能让人实现真正的幸福与价值。
《论语?学而》中,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之所以能在贫困中保持快乐,正是因为他注重精神价值的追求,将“仁”
与“学”
作为人生的核心目标,而非物质利益。
孔子对颜回的赞赏,传递出“精神价值高于物质利益”
的理念,而“罕言利”
正是为了让世人意识到这一点,避免陷入“物质丰富而精神空虚”
的困境。
(二)“罕言利”
的当代启示:平衡利义,拒绝功利
在当代社会,功利主义盛行,许多人将“利”
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为了金钱、权力、地位,不惜违背道德与法律,如商业领域的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职场中的勾心斗角、不择手段,社交中的利益交换、虚伪奉承。
孔子的“罕言利”
,为当代人提供了重要启示——应平衡“利”
与“义”
的关系,拒绝功利至上,守护道德底线。
1个人层面:以义制利,坚守道德
当代人在追求利益时,应像孔子倡导的那样,以“义”
为准则,坚守道德底线。
例如,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不应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应兼顾员工权益、消费者利益与社会责任,如华为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员工福利,投入大量资金研核心技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科研工作者在开展研究时,不应为了职称与奖金而学术造假,而应坚守“追求真理”
的初心,如“大国工匠”
徐立平,为了航天事业,在危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追求名利,只专注于技术提升。
2社会层面:倡导义利兼顾,营造健康氛围
社会应通过教育、宣传、制度等方式,倡导“义利兼顾”
的价值观,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
例如,学校教育应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义”
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强调分数与升学率;媒体应多宣传“义利兼顾”
的榜样,如“感动中国”
人物中的企业家曹德旺,致富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用实际行动诠释“义利兼顾”
;政府应完善制度,对“见利忘义”
的行为进行惩罚,对“义利兼顾”
的行为进行奖励,引导社会形成“重义轻利”
的良好风气。
三、解析“罕言命”
:审慎言命,敬命而不宿命的进取态度
孔子“罕言命”
,并非否定“命”
的存在,而是反对对“命”
的盲目迷信与过度依赖——他承认“天命”
有其规律性与局限性,但更强调“尽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