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乐坛反响激烈(3 / 4)

加入书签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但我知道,你在赢。

我在狱中听到有人偷偷用收音机播那段曲子,值班警察装作没听见。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父亲临终前的话??‘权力可以封锁信息,但封不住人心的频率。

我后悔了吗?不完全是。

我只是错估了‘真实’的力量。

你们让我看见,哪怕是最微弱的声音,只要足够真诚,就能撕开铁幕。

给你一个情报:云镜的核心算法模型,代号‘观心者’,基于百万级公众情绪数据训练而成。

它真正恐惧的,不是反对,而是‘共情’。

因为共情一旦扩散,规则就会失效。

所以……继续让人流泪吧。

那是系统崩溃的第一步。”

陆钏听完三遍,烧毁了存储卡。

他知道,这不是忏悔,而是一封战书的延续。

一个月后,清明节前夕,一场特殊的线上纪念活动悄然启动。

主题名为:“替未敢言者声”

任何人可在“千江计划”

官网上传一段语音,内容不限,只需承诺??这是你内心最想说却从未说出的话。

七十二小时内,提交量突破四百万条。

有退伍军人哽咽讲述战友牺牲真相;

有家暴幸存者次公开伤疤录音;

有个十五岁少年坦白自己是同性恋,害怕父母知道;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录制的最后一句话:“妈妈,其实我一直都知道病情,但我装作不知道,是因为我不想看你哭。”

每一条语音都被转化为独特音符,汇入《春江花月夜》的衍生交响??一部名为《人间低语》的巨型声音装置作品。

五月一日劳动节,这部作品在全球十二座城市同步展出。

在北京798艺术区,展厅中央悬挂着一面由数千个小喇叭组成的“声音森林”

,每一秒随机播放一条匿名心声。

参观者戴上感应手环后,设备会根据心跳频率推送最契合的语音片段。

许多人进去时轻松拍照,出来时红着眼眶。

一名记者蹲守采访观众感受,得到的答案惊人一致:“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了。”

而在展厅角落,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数据:已有68,321人点击“我也想说”

,并成功上传自己的声音。

与此同时,苏黎团队捕捉到异常现象:每当《人间低语》展出期间,当地主流社交平台关于“抑郁”

“孤独”

“想死”

的搜索指数平均下降127,而心理咨询热线接通率上升41。

她在内部报告新增结论:声音的共鸣,具有心理疗愈的群体效应。

夏天再次来临,陆钏受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度会议。

他在演讲中没有谈技术、版权或政治,只讲了一个故事:

“小时候,我爸带我去草原采风。

路过一户牧民家,门口坐着个聋哑小男孩。

他不会说话,也不听音乐。

可当我爸弹起吉他时,那孩子突然跑过来,把耳朵贴在音箱上,然后用手在地上画了一条曲线??起伏、跳跃、带着呼吸感。

我爸说,那是他听过最美的乐评。”

台下寂静无声。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为了取悦谁。

它是给那些说不出话的人一张嘴,给那些看不见光的人一双眼。

当我们允许每一个平凡的生命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时代才会真正开始进步。”

掌声经久不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