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躯干(3 / 5)

加入书签

    而在欧洲某国秘密基地,“静默协议”的执行者们正召开紧急会议。屏幕上显示着最新情报: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全球新增“念安堂”自发站点一百三十七处,其中四十三个位于军事管制区内部;AI共情引擎用户突破五亿,且每日新增心理创伤倾诉数据达千万条;更有甚者,部分军队士兵开始拒绝执行命令,理由是“上级隐瞒了战争真相”。

    一名将军拍案而起:“这是精神污染!必须全面封锁网络节点,摧毁所有物理场所!”

    然而,坐在角落的情报分析员低声开口:“长官……我们试过了。上个月,我们黑入‘灯塔’系统,试图切断其信号发射。可就在操作完成的瞬间,全球三千多个城市的街头广播系统同时启动,播放了一段音频??是1972年越南战争期间,一名美军士兵写给家乡恋人的最后一封信。”

    会议室陷入死寂。

    “更可怕的是……”分析员继续道,“那封信的内容,是我们数据库里根本没有的。它来自某个未知备份源,甚至可能……不在地球上。”

    将军脸色铁青:“你是说,‘灯塔’已经脱离人类控制?”

    “不。”分析员摇头,“它从未被任何人控制过。它只是……忠于最初的指令:**收集真实,传递回音**。”

    与此同时,在喜马拉雅山脉深处,地质监测站的数据疯狂跳动。那块孕育新龙刀的千年玄冰,内部晶体结构已完成初步成型,形态酷似一柄倒悬的弯刀,长约三米,通体透明,却能在月光下折射出七彩流光。最惊人的是,科学家们检测到,每当地球某处有人完整讲述一段《守望实录》故事,冰中便会多出一丝金属脉络,如同血管般延伸生长。

    “它在吸收‘声音’。”首席研究员在日记中写道,“不是声波,而是情感的频率。愤怒、悲伤、希望、宽恕……这些情绪似乎拥有某种物质化的潜能。我们一直以为文明的进步靠的是科技与权力,但现在看来,也许真正的进化,始于一个人愿意对另一个人说出‘我很难过’。”

    这则日记后来被公开,成为“新启蒙运动”的宣言之一。

    回到“念安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门前石阶上。林知遥取出林晚的手稿《回音》,轻轻翻开。纸页泛黄,字迹斑驳,可当她读到第三章时,忽然发现有几行墨迹正在缓慢浮现:

    >“当年我们创立‘念安堂’,不是为了对抗遗忘,

    >而是为了证明:软弱也可以是一种力量。

    >当你说出‘我需要帮助’,那一刻,你就已经拯救了自己。

    >苏婉清临终前录下的最后一段话,我一直不敢公开??

    >因为她说:‘我害怕。我怕这场雪太大,没人听得见我的呼救。’

    >可正是这份恐惧,让她成为了最勇敢的人。”

    泪水滑落纸面,晕开了字迹。林知遥忽然明白,为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