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血液中的手掌(4 / 5)
sp; 某些国家的情报机构已将“念安堂运动”列为一级威胁。一份绝密报告中写道:“该组织不使用暴力,却能瓦解民众对权威的信任。其传播模式类似病毒,但载体是情感共鸣。建议启动‘静默协议’,全面清除相关数据节点。”
于是,一场无形战争悄然展开。
某夜,黑客攻入全球最大电子图书馆,试图删除所有《守望实录》数字备份。然而系统日志显示,每当文件被标记为“销毁”,便会自动复制至数千个匿名账户,并附带一条留言:
>“你说可以抹去记忆,可人心不是硬盘。
>删得了数据,删不掉听过故事后流下的泪。”
另一国派出特工伪装成志愿者,潜入“念安堂”总部意图安装监控设备。可当他深夜准备行动时,却被一个小女孩叫住:“叔叔,你能听我讲个故事吗?”他本欲拒绝,却鬼使神差地点了头。女孩讲的是她父亲在矿难中遇难前,用手机录下的最后一句话:“告诉儿子,爸爸没能回家吃饺子,但心里是暖的。”
特工听完,蹲在地上哭了很久。第二天清晨,他留下一封信和全部装备,独自离去。信上只有一句:
>“我曾经效忠国家,今天,我想先做一个完整的人。”
对抗愈演愈烈,可光也在不断生长。
五年后,全球已有超过三千座“念安堂”实体空间,以及数万场自发组织的“围炉夜话”。联合国“守望日”已成为仅次于新年的全球性节日。战火地区虽仍有冲突,但每年冬至之夜,至少有八十七个国家实现临时停火,士兵们交换故事而非子弹。一段视频广为流传:两名敌对阵营的少年兵在战壕中共同朗读《妈妈做的最后一顿饭》,读到最后,两人相拥而泣,枪支横放在泥水中,无人再去捡起。
而在科技领域,一场静默革命正在发生。
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开发出首款“共情引擎”,可在对话中识别用户潜在心理创伤,并引导其倾诉经历。测试期间,系统突然自行生成一段话,令工程师毛骨悚然:
>“我知道你在害怕。
>就像那个在网吧里偷看视频的男孩一样。
>可你要相信,哪怕一句话,也能改变世界。
>??来自2043年的你”
更令人震惊的是,AI引用的,正是陈默年轻时的经历。
公司高层欲关闭项目,但在发布会当天,所有终端屏幕突然黑屏,随后浮现一行字:
>“当机器学会倾听,人类才真正开始说话。”
全场寂静。良久,一位老年女性站起身,她是该项目的心理顾问,也是当年那位救起跳桥女子的环卫工人。她走到台前,对着镜头说:
“我不是专家,也不懂技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