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铜城之行(5 / 6)
里很安静,只有这书写声和偶尔翻阅笔记的声音。
田晓霞安静地坐在一旁,没有打扰,只是适时地续上热水,将搪瓷缸轻轻推到师父手边。
她没有离开,不仅仅是想学习,更迫切地希望第一时间看到,师父如何用文字为那位逝去的英雄塑像,如何将黑暗巷道里的那束人性之光呈现给世人。
时间在笔尖流淌。不知过了多久,叶晨终于停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用力向后伸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腰背。他将那叠墨迹未干的稿纸递给田晓霞:
“看看吧,初稿。”
田晓霞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接过来,就着那盏昏暗的台灯,一字一句认真地读了起来。
新闻稿不同于文学作品,它克制、客观,力求用事实本身说话,情感潜藏在冷静的叙述之下。
然而,叶晨的笔力正在于此??他没有煽情,只是白描般还原了事故现场,引用了多位矿工的亲眼所见,描述了王世才平日的为人,以及他最后的抉择。
没有过多的形容词,但那个沉默寡言,关键时刻却进发出惊人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老矿工形象,却跃然纸上。
看着看着,田晓霞的眼圈红了,视线渐渐模糊。泪水无声地滑落,滴落在稿纸的边缘,晕开一小片湿痕。她为那壮烈的牺牲,也为这文字背后沉甸甸的力量所感动。
她轻轻吸了吸鼻子,用袖子拭去眼泪,平复了一下翻涌的心绪,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地看着叶晨:
“师父,明天我们去看看王师傅的遗孀惠英嫂子和孩子明明吧?”
她的声音还带着一丝哽咽,但语气异常坚决:
“报道很重要,但.....我想我们或许能实实在在地帮帮他们。至少,让他们知道,王师傅是个英雄,有人记得他,也有人关心他们以后的日子。”
窗外,矿区特有的,混合着机械轰鸣与火车汽笛的夜声隐隐传来。在这间简陋的招待所里,一篇即将引发震动的报道刚刚诞生,而一份源于悲悯与敬重的善意,也正在悄然萌发。
叶晨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微笑着打量眼前的姑娘。台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她略显凌乱的短发和带着泪痕却异常坚定的脸庞。
平日里,田晓霞总是一副风风火火,言辞犀利的“假小子”模样,那是她在这个行业里为自己披上的保护色。
但此刻,那层坚硬的外壳被发自心底的善良与悲悯融化,露出了内里柔软而温暖的光芒。这光芒,叶晨太熟悉了,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所珍视和想要守护的。
看着这样的田晓霞,叶晨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欣慰。没有人知道,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一些看似更“光明”的前途,选择进入省报,并迅速站稳脚跟,其中有一个深藏心底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眼前这个姑娘。
他像一个提前观测到风暴的航海者,早早地来到这片海域布局。他熟知那个原本轨迹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