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一对浪货(3 / 4)
家团圆的旅客。
他特意嘱咐机关食堂赶制了一批饺子,用一个个铝制饭盒仔细装好,亲自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在暮色中前往火车站候车室慰问。
当田福军一行人提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走进候车室时,原本沉寂压抑的空间顿时活跃起来。
疲惫不堪的旅客们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写满了惊喜和感激。
田福军亲切地将饭盒一一递到大家手中,说着暖心的话,问候着每个人的情况。
王满银缩在角落的长椅上,正饿得前胸贴后背,闻到那诱人的猪肉白菜馅儿香味,立刻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挤进人群。
当他从田福军手中接过那盒沉甸甸、热乎乎的饺子时,受宠若惊,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活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他忙不迭地弯腰点头,嘴里反复念叨着:
“谢谢领导!
谢谢青天大老爷!”
田福军这些年在地区工作繁忙,很少回双水村,加上王满银常年在外浪荡,形象气质与在村里时大不相同,因此田福军并未认出,眼前这个笑容夸张、略显潦倒的中年汉子,正是孙玉厚家那个不成器的女婿。
现场,黄原日报的记者正跟随采访拍照,记录地委领导关心群众的新春佳话。
在拥挤的人群中,就数王满银的笑容最是灿烂、最具感染力,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镜头,按下快门,将王满银与正亲切递过饺子的田福军一同框进了画面。
第二天,黄原日报的头版上,赫然刊登了这张充满温情的照片。
照片说明写道:“大年三十,地官员田福军亲切慰问滞留旅客,与返乡群众亲切交谈。”
画面中,田福军面容和蔼,而旁边的王满银,笑得见牙不见眼,成了这幅“官民鱼水情”
主题照片中最醒目的注脚。
王满银可不管那么多,乐得嘴巴咧到耳根,端着一大饭盒饺子就缩回到角落的长椅上。
他也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往嘴里扒拉,吃得呼哧带响,仿佛要把这几天的饥寒全都补偿回来。
正吃得酣畅,他才注意到旁边座位上还有个女人,也端着一盒饺子,吃得飞快。
奇怪的是,这女人吃饺子时,还用胳膊紧紧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提包,好像生怕别人抢了去。
王满银心里哼了一声:咋的,把我当金富那号人了?我王满银虽说也坑蒙拐骗,可那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来不干那偷鸡摸狗的勾当!
没想到,那女人倒主动跟他搭起话来。
一口叽里呱啦的腔调,王满银老半天才听明白,这是个跑生意的,从南边羊城那边来的。
嘿!
同行遇同行!
王满银顿时来了精神,三两口把剩下的饺子塞进肚,跟这“羊城女人”
热络地聊了起来。
那女人见他也是“江湖中人”
,便神秘兮兮地告诉他,自己提包里装的是电子手表,说着还真掏出一只来给他看。
那手表小巧玲珑,屏幕上还闪着数字,王满银看得眼都直了。
“这一只……得卖多少钱?”
他心里琢磨,这女人带这么多手表,肯定是个大富翁!
他想起样板戏《红色娘子军》里有个从南洋来的富翁叫洪常青,嗯,眼前这位,保不齐就是从“南洋”
来的!
“南洋女人”
伸出两个手指:“二十块。”
“才二十块?!”
王满银惊得张大了嘴巴,连饺子味儿都忘了。
“要是在我们黄原那边,这种稀罕玩意儿,一只少说也得卖一百多块!”
这下轮到“南洋女人”
惊讶地张开嘴了。
她眼睛滴溜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