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太空水稻精准移栽(2 / 3)

加入书签

按 1:50兑好的灵泉水——这是她早上特意从泉眼挑来的,比普通水更养根。

“大家帮着浇下定根水!”苏瑶喊了声,率先往田里走。她往每棵秧苗根边浇了小半瓢,水流顺着泥缝渗下去,秧苗好像一下子精神了不少。“这水得浇匀,少了不管用,多了会淹根。”她边浇边叮嘱,眼睛盯着秧苗,生怕漏了哪棵。

二柱子拎着水桶跟在后面,浇得太急,水溅到了秧叶上。苏瑶赶紧说:“慢着点,水别溅到叶子上,太阳一晒容易烧叶。”二柱子赶紧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往根边浇。

浇完水,天已经擦黑了。苏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借着最后一点光,在本子上记着:“七月十二,太空稻移栽完毕,灵泉水定根,共三百二十棵。”她把本子揣回口袋,心里琢磨着:明天一早得来看看成活率,可别出什么岔子。

第二天天刚亮,苏瑶就往田里跑。远远地就看见田里的秧苗绿油油的,心里先松了一半。她蹲在田里,一棵一棵数着活下来的秧苗,数到最后,嘴角忍不住扬了起来——三百零四棵,成活率差不多 95%!

她又去看了眼旁边用普通水浇的试验田,那里的秧苗蔫了不少,活下来的只有两百六十五棵,成活率刚过 80%。“灵泉水果然管用!”苏瑶兴奋地拍了下手,声音在清晨的田埂上格外清亮。

正在田边喂鸡的张婶听见声音,赶紧跑过来:“咋了苏瑶?是不是秧苗活了?”苏瑶指着田里的秧苗,眼里闪着光:“活了九成五!比普通水浇的好多了!”张婶也笑了,伸手摸了摸秧苗叶,又软又嫩:“这可太好了,等收了稻子,咱村就能吃上白米饭了。”

两人正说着,就看见二柱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攥着个信封,脸上满是焦急:“苏瑶!县里来的信,说是省农科所的人下月初要来考察!”苏瑶心里一紧,赶紧接过信封,指尖有点发颤。

她拆开信封,里面是张印着红章的通知,上面写着省农科所将在八月初派人来考察太空水稻种植情况。

“这可是个好机会!”

苏瑶把信递给张婶看,“要是他们认可咱的稻子,说不定能申请上省级示范基地!”

张婶看完信,激动得手都有点抖:“那咱可得好好准备,可不能让人家看笑话。”

苏瑶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得把田里的杂草除干净,再做块牌子,把种植的时间、方法都写清楚,让考察的人能看明白。

可就在这时,苏瑶突然发现田边有几棵秧苗的叶子有点发黄。

她赶紧蹲下去,扒开根部的泥一看,根须有点发黑,还沾着些烂泥。“不好,是闷根了!”苏瑶心里一沉——昨天浇完水后,傍晚下了场小雨,泥土里的水没渗下去,把根给闷坏了。

“二柱子,你赶紧去家里拿些干稻草来!”

苏瑶急声喊,“张婶,你帮我把发黄的秧苗旁边的泥松松,别让水再积着。”二柱子没敢耽搁,拔腿就往家跑,张婶也赶紧蹲下来,用小铲子轻轻扒着泥。

苏瑶则蹲在田里,小心翼翼地把发黄秧苗根部的烂泥清理掉,又往根边浇了点灵泉水。她心里暗暗祈祷:可千万别死,不然考察的人来了,看到这样的秧苗,肯定会有想法。

接下来的几天,苏瑶几乎天天守在田里。早上天不亮就去看那些发黄的秧苗,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就撑着个布棚子在田边坐着,时不时给秧苗浇点水。晚上回家,还得琢磨着怎么改进排水,免得再出现闷根的情况。

第三天早上,苏瑶蹲在田里,惊喜地发现那些发黄的秧苗冒出了新叶,浅绿色的嫩芽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活了!终于活了!”苏瑶忍不住笑出声,眼眶有点发热——这几天的担心总算没白费。

张婶提着早饭来的时候,看到苏瑶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