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太空水稻精准移栽(1 / 3)
天刚蒙蒙亮,田埂上还沾着层薄露,踩上去软乎乎的,泥点顺着鞋边往下掉。苏瑶拎着竹筐走在最前面,筐里码着捆削好的竹片,每片都有半臂长,边缘被砂纸磨得溜光,不会勾破秧苗的根须。
她走到秧苗田边,先蹲下来扒开育苗盘。太空水稻的秧苗比普通秧苗细些,叶尖泛着浅绿,根须白生生的,像攒了把细棉线,沾着的育苗土还没干透。苏瑶指尖碰了碰叶尖,凉丝丝的,带着点潮气——这苗得趁着露水没散移栽,不然太阳一晒,叶子容易蔫。
“苏瑶,咱这就开始插竹片?”
身后传来二柱子的声音,他扛着把锄头,肩上还搭着块粗布,显然是刚从家里跑过来,。
苏瑶点头,从筐里抽出片竹片:“你跟我一起插,按之前量好的尺寸来,20公分宽,25公分长。”
她拿起竹片往田里扎,竹片没入泥里两指深,露出的部分刚好能看清刻在上面的横线——是前晚她用铅笔一点点画的,就怕栽秧的时候没个准头。
二柱子学着她的样子,刚扎完一片,就被苏瑶拦住了。“你这扎歪了!”
苏瑶指着竹片,
“得跟旁边的对齐,不然株距就乱了。”二柱子吐了吐舌头,把竹片拔出来重新扎,这次眼睛盯着旁边的竹片,直到苏瑶点头才敢松手。
村民们陆续赶来,张婶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裹着几个窝头,
边走边喊:“苏瑶,我把早饭带来了,等会儿忙完了垫垫肚子。”苏瑶笑着应了声,手里的活没停——这时候正是移栽的好时候,耽误不得。
太阳慢慢爬上来,露水渐渐收了,田埂上的泥也干了些。苏瑶直起身捶了捶腰,看了眼日头,已经快到辰时。她拎起旁边的秧苗筐,蹲在田里示范:“栽的时候,手要托着秧根,轻轻往泥里按,深度就按竹片上的横线来,不能超过 3公分。”
她捏起棵秧苗,理顺根须,往泥里一放,手腕轻轻一压,秧苗稳稳立在泥里,刚好没过根部一寸。
“去年种玉米,有几户栽得太深,苗闷在泥里,缓了半个月才活,这太空稻更金贵,栽深了直接就烂根了。”
张婶蹲在旁边学样,刚栽完一棵,就紧张地问:“这样行不行?我看根须好像有点弯。”
苏瑶凑过去看了看,伸手把秧苗轻轻拔出来,重新理顺根须:“根得舒展开,不然吸收不上养分。”
张婶赶紧按她说的重新栽,这次连大气都不敢喘。
二柱子栽得最快,没一会儿就栽完了一垄,刚想歇口气,就被苏瑶叫住:“你回头看看,有几棵栽得太密了,得拔了重新栽。”二柱子回头一看,果然有几棵挨得太近,赶紧蹲下去调整,嘴里念叨着:“这太空稻可真娇气,比伺候我家娃还上心。”
苏瑶忍不住笑了:“等收了稻子,让你家娃吃上白米饭,就知道值不值了。”二柱子嘿嘿笑起来,手里的动作也更仔细了。
晌午的太阳越来越毒,田埂上的土都晒得发烫。苏瑶拎着水壶给大家递水,自己喝了口,冰凉的泉水滑过喉咙,才压下了暑气。“先歇会儿,吃点东西再干。”她从张婶手里接过窝头,掰了一半递给二柱子,自己拿着另一半慢慢啃。
窝头有点干,苏瑶就着泉水咽下去,心里盘算着:上午栽了大概一半,下午得加快进度,争取天黑前栽完,不然过夜的秧苗容易脱水。
歇了大概半个时辰,苏瑶就起身继续干活。下午的太阳更烈,她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泥里,没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村民们也都没叫苦,张婶还哼起了小调,田埂上的气氛倒也热闹。
终于,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最后一棵秧苗栽完了。苏瑶直起身,看着田里整整齐齐的秧苗,心里松了口气。她拎起旁边的水桶,桶里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