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查科战争结束(2 / 5)
是从经济和工程的角度讨论北非铁路问题。
贝利特说道:“耶里尔,你说的很好,虽然班加西和图卜鲁格距离不远,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考虑到苏伊士运河的影响,能够减少和苏伊士运河的竞争,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即便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所以,把终点选择在班加西的理由又多了一条,帝国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贸易,过去只能依靠苏伊士运河,还有直布罗陀海峡进行,班加西和图卜鲁格相比,更处于二者的中心位置,这样反而能把北非铁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这样一来,未来北非铁路在帝国和奥匈帝国,巴尔干半岛国家,突尼斯,意大利和法国的贸易中,都能发挥作用。”
贝利特列举的这些国家,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处于,其地中海沿岸领土比较居中,而苏伊士运河位于偏东部,直布罗陀位于地中海西部,这样就能尽可能的减少和这两个关键航运路线的直接竞争。
……
在北非铁路利比亚段还在选址,设计的时候,其南部的达尔富尔段已经准备开工,至于东非段更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工了。
达尔富尔已经属于东非的殖民地范畴,不过其人口,却只有六万多,但是达尔富尔境内的北非铁路,几乎就占到北非铁路的一半左右,也就是一千多公里。
试想一下,为了一个人口仅有六万多的地区,建设一条长度高达一千多公里的铁路,很显然这是一笔注定赔本的买卖。
在莱茵宫。
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道:“北非铁路想尽快收回成本,那达尔富尔的人口就必须尽快增长起来,虽然当地的环境恶劣,可养活几百万人口,还是没有问题的。”
“同时,达尔富尔境内的资源矿产也不算少,想要开发也需要人口支撑,所以达尔富尔的人口远远不够,我们要多从远东帝国引入移民,完全放开当地的移民限制。”
恩斯特一点也不担心达尔富尔的移民问题,哪怕当地完全是远东移民,对东非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毕竟达尔富尔的自然条件放在那里,人口上限很难超过千万规模。
假设达尔富尔的人口上限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这对东非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毕竟在恩斯特的认知里,未来东非是必然会进入老龄化,人口减少阶段的,那时东非刚好需要引入劳动力。
相较于北非的阿拉伯教教徒,显然远东帝国移民,更让恩斯特放心的多,至少他们不会和东非发生宗教上的冲突和矛盾。
恩斯特继续说道:“达尔富尔的人口总量,在五百万左右,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既能保证对当地的充分开发,又能避免环境的崩溃,从而进行可持续发展。”
前世,达尔富尔地区的人口大约是六百万,不过,东非的达尔富尔殖民地,地盘比前世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还要大上一些,所以恩斯特说的五百万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