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田间密码(1 / 3)
阳台实验室的“田间密码”
萧凡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曲线,眉头拧成了结。
屏幕上是“魔芋凝胶-抗冻蛋白复合体系”
在-5c环境下的测试数据,向日葵根系的保护率像断了线的风筝,从89骤降到62,反复校准过三次仪器,结果依旧没有改善。
叶芷兰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过来,指尖划过键盘上的“析水量”
数据栏:“会不会是低温让凝胶里的水跑出来了?抗冻蛋白没了载体,自然没法附着在根系上。”
这话刚落,书房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动。
萧凡回头,看见叶澜和萧汀正踮着脚往屋里望,姐弟俩手里还攥着从阳台花盆里挖来的沙土,指缝间沾着细碎的草屑。
“爸爸妈妈,你们在说‘水跑出来’吗?”
叶澜把沙土放在门口的矮柜上,小跑到书桌旁,盯着屏幕上的凝胶显微图,“是不是像冬天玻璃上的水珠那样,冷了就会‘出汗’呀?”
萧汀也跟着凑过来,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小本子,翻开画满折线的一页:“我昨天摸了阳台低温箱里的凝胶,比前天硬了好多,用放大镜看,之前能看见的小格子好像变小了——会不会是格子把水挤出来了?”
他指着本子上“温度-硬度”
的手绘曲线,圆点标注得整整齐齐,“你看,5c的时候格子还能放下小珠子(指之前实验用的荧光微球),到-5c就挤得看不见缝了。”
萧凡和叶之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
他们这几天满脑子都是“凝胶结构稳定性”
的专业文献,倒没料到孩子会从生活观察和直观感受里,点出“低温导致网格收缩”
的关键。
叶之澜蹲下身,摸了摸萧汀的头:“汀汀观察得很仔细,但‘格子挤水’是不是真的,还需要实验验证。”
话没说完,手机突然响了,是项目组打来的,催问凝胶配方优化的进展,她只能匆匆起身:“爸爸妈妈今天要去实验室做对照实验,可能要晚点回来。”
看着父母匆匆出门的背影,叶澜拉了拉萧汀的袖子:“我们自己做实验验证好不好?就像上次测豆芽生长那样。”
萧汀点点头,从书架上翻出那本《儿童农业百科》,又搬来平板——自从上次用平板查过“凝胶网格结构”
后,姐弟俩就学会了在儿童科学网站上找实验方法。
“你看,做对照实验要‘只变一个条件’。”
萧汀指着屏幕上的图文,“我们把凝胶分成三组,温度不一样,其他都一样,就能知道是不是冷让格子变小了。”
叶澜找来三个透明小盒子,用勺子舀出等量的魔芋凝胶,分别贴上“291”
的标签——标签是她用彩笔写的,还画了太阳、云朵和雪花区分温度。
萧汀则从萧凡的实验台角落里,翻出几张废弃的微量称重纸,小心翼翼地放在电子秤上归零:“爸爸说过,重量少了多少,就是跑掉的水有多少。”
他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称一次,把数据记在小本子上,还在旁边画了三个高矮不一的柱子,“你看,-5c的凝胶每天都轻一点,25c的几乎没变!”
三天后,萧凡和叶之澜带着实验室的初步结论回家——激光粒度仪显示,低温确实会让凝胶网格收缩率提升到2o,但还没找到阻止收缩的方法。
刚进门,就被双孩拉到阳台。
叶澜指着三个小盒子里的凝胶:“爸爸妈妈,你们看!
冷的凝胶不仅轻了,还硬邦邦的,我用牙签戳都戳不动。”
萧汀则递上自己的称重数据:“-5c的凝胶三天少了o8克水,和你们说的‘析水’一样!”
叶之澜拿起凝胶样本,对着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