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包子印了龙凤纹(3 / 4)

加入书签

岭方向跑来几个猎户,气喘吁吁地喊:“不好了!李虞侯的亲兵带着人往老窑来了,说要抢回奏折!”

孙二娘眉头一挑:“来得正好。张青,你带乡亲们把李虞侯往府衙送,我去老窑帮朱都头。”

张青急道:“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孙二娘按住他的肩,“你得护着乡亲们,别让李虞侯的人反扑。我去去就回。”

说罢,她抄起墙角的扁担,跟着朱都头往老窑跑。刚钻进密道,就听见外面传来马蹄声,亲兵们的呵斥声震得石壁嗡嗡响。

“就在里面,给我搜!找不到奏折,都别活了!”

朱都头拉着孙二娘躲进岔口的暗洞——这是当年窑工藏工具的地方,仅容两人蜷身。亲兵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火把的光在通道里晃动,照得人影忽大忽小。

“头儿,这儿有石缝!”一个亲兵喊着,伸手去抠石缝里的油纸。

孙二娘心提到了嗓子眼,朱都头握紧了腰间的刀,随时准备冲出去。就在这时,洞外传来喊杀声,竟是张青带着乡亲们杀了个回马枪。

“狗官!敢来撒野!”张青的吼声混着扁担砸人的闷响,亲兵们顿时乱了阵脚。

孙二娘趁机钻出暗洞,一扁担将拿奏折的亲兵扫倒,抢过油纸包塞进怀里。朱都头紧随其后,刀光一闪,挑落两个亲兵的兵器。

外面,乡亲们拿着锄头、镰刀,把亲兵们围在中间。有个后生举着龙凤包喊:“吃个包子再打!让你知道十字坡的厉害!”说着就把包子往一个亲兵脸上砸去,正好糊了他满脸面渣。

混乱中,孙二娘瞥见一个亲兵偷偷摸出火折子,竟想点燃洞口的柴草——这是要烧窑灭口!她想也没想,冲过去一脚踹飞火折子,顺手夺过他腰间的弓,拉满了对准天空:“都住手!谁再动,这箭就射穿谁的喉咙!”

亲兵们被她的气势震慑,纷纷停手。孙二娘指着被捆住的几个领头的:“把他们也捆了,一起送府衙!”

乡亲们齐声应和,押着俘虏往回走。孙二娘走在最后,摸了摸怀里的奏折正本,又看了看手里沾着面渣的扁担,忍不住笑了——这龙凤包,还真成了十字坡的“护身符”。

回到十字坡时,日头已经偏西。张青正指挥着后生们收拾战场,见孙二娘回来,赶紧迎上去:“咋样?没受伤吧?”

“好得很。”孙二娘晃了晃手里的奏折,“这下,李虞侯想翻供都难了。”

朱都头让人把俘虏押进府衙大牢,自己则拿着奏折去见知府。没过多久,就传来消息:知府看过奏折,勃然大怒,当即上书朝廷,弹劾高俅与李虞侯通敌叛国。

傍晚,乡亲们聚在包子铺前,孙二娘蒸了一大笼龙凤包,分给大伙儿。咬着香喷喷的包子,有人问:“孙二娘,以后这龙凤包是不是要天天做?”

孙二娘笑着说:“只要大伙儿喜欢,咱就天天做。这龙凤纹啊,印在包子上,是咱十字坡的念想;刻在心里,是咱过日子的底气。”

张青往灶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他的笑:“说得好!往后,咱这包子铺,就叫‘龙凤铺’!”

大伙儿轰然叫好,笑声在十字坡的暮色里荡开,混着包子的香气,飘得老远老远。孙二娘望着眼前的热闹,心里明白,这十字坡的日子,就像这龙凤包一样,定会越来越红火。

暮色像浸了墨的棉絮,一点点压下来,把十字坡裹进温柔的黑里。包子铺的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出个暖融融的圆。

孙二娘正低头揉面,手腕转得飞快,面团在案板上“啪啪”作响,带着股子劲道。张青蹲在灶前添柴,火光舔着锅底,把他的脸映得红堂堂的。

“嫂子,再多加两瓢面呗!”门外传来后生们的吆喝,“今儿个打了胜仗,得多吃两个才够劲!”

“等着!”孙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