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绥化市《望奎县》(2 / 7)

加入书签

林地资源与农产品运输便利。

东升乡

东升乡位于望奎县东南部,距县城约30公里,南与青冈县相邻。核心产业为特色种植与林下经济,除传统粮食作物外,发展月苋草、亚麻种植,依托林地发展黑木耳培育;乡内有东升湿地片段,属西洼荒湿地延伸区域。交通依靠乡道Y010,可衔接省道S212,特色农产品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

厢白满族乡

厢白满族乡地处望奎县南部,距县城约23公里,满族人口占比高。核心产业为农业与民俗文化产业,农业主打优质水稻种植,挖掘满族传统发展民俗体验项目,如满族婚俗展示、传统农具展览;乡内有满族文化活动广场,定期举办萨满舞蹈表演。交通以县道x454为主,连接县城与满族风情园,民俗旅游交通便捷。

灯塔镇

灯塔镇位于望奎县中部,距县城约10公里,是县城近郊乡镇。核心产业为蔬菜种植与农产品物流,依托近郊优势为县城供应新鲜蔬菜,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接县城与周边乡镇的农产品中转;镇内有灯塔民俗村,发展农家旅游。交通融入县城交通网络,多条乡道与县城主干道相连,城乡通勤与物流高效。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历史沿革:从围场到文化名县

望奎历史悠久,周以前为肃慎地,战国时期属貉地,汉至三国时期为扶余属地,隋唐时期归属黑水靺鞨,辽代为生女真属地,金代纳入上京会宁府管辖,元代为斡赤斤分地,明代归奴儿干都司统辖。清代前期,此地为清政府封禁的围场,因位于海伦南部,属海伦府辖境,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获准开放垦荒,俗称“苏拉荒”“井子荒”。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通肯副都统衙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将驻地双龙城改为望奎镇,取“遥望卜奎(齐齐哈尔)”之意得名,属海伦府辖地。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从海伦县南部划出设望奎设治局,同年9月正式开办;后历经行政归属调整,1949年后先后属黑龙江省辖、绥化专员公署辖,1980年改称望奎县人民政府,属绥化行政公署辖至今。

近现代以来,望奎逐步从农业垦区发展为综合县域,1946年“河口事件”中牺牲的冯耕夫等烈士葬于县内烈士陵园,红色基因自此根植;改革开放后,农业规模化发展,成为全国产粮大县与生猪调出大县,同时文化事业崛起,获得“中华诗词之县”等多项殊荣。

文化特色:红色、非遗与诗词的交融共生

红色文化方面,望奎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枫的故里,林枫故居纪念馆作为省级文保单位与国家AAA级景区,保存着18件林枫同志手稿原件及1945年延安时期的皮质公文包(内藏东北战略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载体。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河口事件”牺牲的烈士,每年有群众前往祭扫,红色记忆通过展馆陈列与祭扫活动代代相传。

非遗文化以皮影戏为核心,望奎皮影在本地皮影基础上吸收河北“乐亭影”腔调,形成黑龙江“两合水”韵致,1985年被国家确定为“江北派”皮影艺术代表。自清同治年间起,皮影艺人活跃于城乡,土地改革时期曾自编《别走错道》等剧目宣传政策,如今通过非遗传承人培养与展演活动得以传承,望奎也因此成为省级皮影戏文化之乡。

诗词与书法文化独具特色,望奎是黄河以北唯一的“中华诗词之县”,崇文重教传统浓厚,诗词创作融入日常,县城设有诗词展馆,定期举办诗词朗诵会;作为“中国书法之乡”,书法爱好者遍布城乡,街头文化墙与书法展览常态化,形成“诗墨飘香”的文化氛围。

三、历史人物与遗址

历史人物:政要、文人与非遗传承人

1.林枫(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