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规矩大VS拳头硬(3 / 4)

加入书签

了“共感装置2.0”,这次的核心材料竟是从陆夜埋下的玻璃珠中提取出的一种未知晶体。它不具备任何已知元素特征,却能在接收到特定频率的沉默时,释放出类似记忆回放的光影片段。

    “它记录的不是声音,”陈七喃喃道,“是‘在意’的瞬间。”

    某日深夜,一位盲人女孩误入实验区。她无意间触碰到装置外壳,整个房间骤然亮起。光影浮现:是陆夜蹲在街头听流浪猫叫的画面,是苏婉清第一次摘下耳机流泪的瞬间,是林小满赤脚走在冰上时睫毛结霜的模样……还有无数陌生面孔??一个母亲为发烧的孩子扇风整夜,一对老夫妻并肩坐在公园长椅上看夕阳,一名士兵在战壕中默读家书……

    画面最后定格在一个普通教室:小女孩把写着“你想尝一口吗?”的纸条放进玻璃珠,递给陆夜。

    陈七愣住。他从未录入这些影像。

    “它是从哪里来的?”他问助手。

    助手摇头:“系统显示……来源未知。但元数据显示,这些片段分布在过去十年间的各个角落,像是被人一点点收集起来的。”

    陈七忽然明白了什么。他冲到终端前,调出数据流底层协议。在那里,他看到了一段极小的注释代码,用古老ASCII字符写成:

    >“我们记得每一个愿意停留的人。”

    那一刻,他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时间继续前行。春去秋来,心渊花在全球扩散,不再局限于特定区域。它们生长在废墟、城市边缘、学校操场、医院阳台,甚至漂浮于海上人工岛礁。每一朵花开,都会引来一阵轻微的地磁波动,科学家称之为“情感涟漪”。

    联合国为此成立“倾听伦理委员会”,讨论是否应限制心渊花种植范围。争议激烈,有人担忧其潜在的精神影响,有人则主张这是人类进化的必然阶段。

    投票当天,陆夜受邀发言。他没有准备讲稿,只带了一枚空白玻璃珠。

    “各位,”他说,“我们总在追问:它们是谁?它们想干什么?它们会不会威胁我们?”

    他举起玻璃珠,迎着阳光。

    “可有没有人想过,也许它们并不‘想’做什么?也许它们只是……终于找到了可以说话的对象?就像一个聋哑人突然听见了音乐,第一反应不是分析旋律,而是流泪。”

    他停顿片刻,声音轻了下来:

    “我们害怕未知,是因为我们忘了自己也曾是孤独的。可现在,我们不再是唯一的倾听者了。我们成了被倾听的那个。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奇迹吗?”

    全场寂静。数分钟后,提案以压倒性多数被否决。心渊花得以自由生长。

    几年后,第一艘搭载“共感舱”的深空探测器发射升空。舱内核心是一株活体心渊花,以及一万枚封存人类日常瞬间的玻璃珠。它的任务不再是探索,而是“问候”。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