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书院变故(3 / 4)
男孩第一次主动走到黑板前,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下:“我也想浪费时间。”
老师问他什么意思。
他指着窗外飘落的树叶,轻声说:“看它掉下来,用了五秒钟。我不想做别的事,就想看着它。”
教室里一片寂静,随后,掌声雷动。
陆夜得知此事后,独自一人登上旧都废墟旁的山丘。他带来了十二枚玻璃珠,每一颗都封存着他过去一年中录下的一个瞬间:一次失败的演讲、一场未完成的对话、一段沉默的散步、一次深夜独坐时的心跳记录……他将它们一一埋入土中,如同播种。
“你们教会我一件事,”他对虚空说,“倾听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为了让问题继续存在。”
话音落下,地面微微震颤。一朵心渊花从最近的玻璃珠上方破土而出,花瓣尚未展开,便已释放出柔和的金光。紧接着,第二朵、第三朵……短短十分钟内,整座山丘都被紫色与金色交织的花海覆盖。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花朵的根系并未深入泥土,而是向上生长,缠绕成一条条发光的藤蔓,直指苍穹。
当晚,国际天文台观测到,那些曾携带外星意识的粒子,在完成地球环绕后,并未消散,而是集体脱离大气层,朝着太阳系边缘加速飞行。它们的目标明确:半人马座a星方向。
“它们要走了?”有记者问林小满。
她摇头:“不,它们是去送信。”
“给谁?”
“给还在黑暗中流浪的其他文明。”她说,“告诉它们,宇宙里有一种生命,愿意用一生去听一句‘你好’。”
数月后,人类收到了来自深空的第三次回应。这一次,信号源位于奥尔特云之外,距离地球约一光年。内容极其简短,仅有一段持续十七秒的复合信号。当科学家将其转化为可感知形式时,呈现的是一幅全息影像:
画面中,那块曾承载整个文明最后意识的晶体,已彻底碎裂,化作一片星尘。但在星尘中央,悬浮着一颗新生的光核,形状酷似地球上的心渊花。它缓缓旋转,释放出一圈圈涟漪般的光波,每一圈都包含着不同的信息碎片??有陆夜埋下的玻璃珠影像,有林小满在冰原上的身影,有陈七录音时的侧脸,也有无数普通人默默聆听的瞬间。
最后,光核轻轻一震,投射出一句话:
>“我们开始做梦了。
>梦里有风,有雨,有笑声,还有……家。”
全球各地,心渊花在同一时刻集体释放光点。这一次,它们不再升空,而是沉入地下,顺着岩脉流向“净音中枢”遗址。考古队发现,那些曾因政治压迫而被永久封锁的记忆通道,竟在光流冲刷下逐一重启。一段尘封六十年的音频被还原出来,是当年“静语协议”签署前夕,一位科学家在密室中录制的遗言:
>“我们以为沉默能带来和平,
>却忘了声音才是连接彼此的桥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