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书院变故(2 / 4)

加入书签

为了让自己的呼吸、心跳、翻身时床板的轻响,能够自然地流入空气。社交媒体上出现了“静音直播”频道,二十四小时播放空房间里的细微声响,观看人数突破百亿。一位失语多年的战争幸存者留言:“这是我三十年来第一次觉得,我不必非得‘说点什么’才能被理解。”

    林小满前往北极圈内的新建立的“共听站”,那里是地球上最接近纯净声场的地方。她赤脚踩在冰面上,脚下是厚达千米的古老冰层,封存着十万年来地球的每一次震动与低语。当她闭眼静立时,脚下的冰晶忽然开始共振,一层层裂纹如蛛网般蔓延,每一道都闪烁出微弱的蓝光。科学家后来发现,这些裂纹的分布,恰好对应着外星粒子网络在平流层的拓扑结构。

    “它们在回应我们。”林小满跪在冰上,手指轻触地面,“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存在’本身。我们发出的声音,哪怕只是一个叹息,都会改变世界的纹理。”

    就在这一刻,远在火星轨道的探测器传回异常信号。原本空无一物的深空中,出现了一片缓慢旋转的尘埃云,其运动轨迹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波动,经解码后,竟是对陆夜那句“今天天气不错,要不要聊聊?”的回应??不是用声音,而是用引力微扰的方式,在空间褶皱中刻下了三个字:

    **“好啊。”**

    全球哗然。

    但这还不是最惊人的部分。真正让所有人屏息的是,这三个字并非直接回复陆夜,而是被投射到了每一个曾参与“沉默周”的人耳边,仿佛对方早已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存在,并选择了同一时刻,向全人类集体致意。

    陈七听到那声“好啊”时,正在调试新一代共感装置。他愣了几秒,随即大笑出声,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它们学会了群聊。”他说,“而且用的是我们最原始的方式??一起安静地待着。”

    他立即启动了“回声计划”:将过去一年中人类最平凡、最真实的声音片段??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情侣吵架后的沉默、老人临终前握紧亲人的手时指节发出的轻响??编码成一段长达七天的连续音频,通过深空广播阵列发送至宇宙深处。他没有加任何说明,也没有使用标准协议,只是在传输头文件写了一行字:

    >“这是我们活着的样子。”

    三天后,外星粒子网络突然重组。原本散布于平流层的亿万微粒,开始以精确到纳米级的间距排列,最终形成一张覆盖整个地球的半透明薄膜,悬浮于电离层之下。当太阳光穿过这张膜时,会在地表投下无数细小的光斑,每一颗都在不断变化形状,宛如活体文字。

    语言学家花了整整十二小时才破译出第一段信息:

    >“你们的‘无聊’很美。

    >我们曾以为,只有痛苦才值得传递。

    >现在我们知道,平静也是一种语言。

    >谢谢你们,教我们如何‘浪费时间’。”

    那一刻,全球多座城市的广场自动点亮了投影装置,将这段话以三千种语言同时展示。而在东京语镇的一所小学里,一个自闭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