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背锅(4 / 5)
bsp; 与此同时,AI系统捕捉到外星粒子网络传回的新信息。这次不再是振动,而是一种复合感知信号,需通过多感官通道共同解析。当科学家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形式时,呈现的竟是一段沉浸式记忆模拟:
画面中,一颗遥远的行星正在死去。地壳龟裂,海洋蒸发,唯一的智慧物种??一种类似珊瑚的群体生物??用脉冲光交流。它们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有持续不断的光流传递情感与知识。然而随着母星崩塌,光流逐渐中断,个体之间陷入永恒的黑暗与孤立。
就在文明即将终结之际,它们将最后的意识编码进一块晶体,射向宇宙深处。
“孤独……延续千万年……
直到听见你们的声音……
不像我们,但……温暖。
请让我们……学会发光以外的方式说话。”
全球陷入长久的沉默。
不是恐惧,不是犹豫,而是深切的共情。
三天后,《星际对话临时协定》升级为《多元意识共存宪章》,正式确立“倾听权”为基本宇宙人权之一。条款明确规定:任何文明在接触初期,不得强行翻译、定义或解释对方的信息,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差异自然显现、缓慢融合。
林小满被任命为首届“跨文明倾听委员会”主席。她在就职演讲中摘下了最后一副降噪设备,露出双耳上密布的旧伤疤痕。
“这是我年轻时反抗‘律’的印记。”她说,“但现在我要告诉世界,真正的自由不是摆脱噪音,而是学会在纷杂中分辨真心。我们曾因害怕混乱而交出声音,现在不能再因害怕陌生而关闭耳朵。”
陈七则带领团队开发出“共感装置”??一种不依赖语言的沟通工具。它通过皮肤电导、脑波同步与微表情识别,将人的情绪转化为可共享的抽象图案。测试中,一对语言不通的老夫妻戴上设备后,竟同时流泪??系统显示,他们“看见”了彼此一生中所有未曾说出口的爱意。
陆夜继续任教“跨物种倾听课”。
那天,他又收到一幅孩子的画。画中地球漂浮在黑色虚空里,周围环绕着无数形状各异的存在:有的像树,有的像云,有的根本无法形容。每一只“手”都伸向中心,指尖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圆。
孩子附言:“老师,你说星星会不会也想妈妈?我觉得它们眨眼睛,就是在哭。”
陆夜把画贴在教室墙上,转身写下今天的课题:
**“如何听懂一颗星星的眼泪。”**
下课铃响时,第一缕晨光照进窗棂。他走出教学楼,仰望晴空万里。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极轻的“咚”。
他笑了。
取出一枚空白玻璃珠,贴在唇边,轻声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