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背锅(3 / 5)
“它们在学习人类的悲伤。”苏婉清在远程会议上喃喃道,“不是通过数据,而是通过共鸣。”
陈七坐在控制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台老式录音机。他忽然起身,翻箱倒柜找出一卷从未使用的空白磁带,坐到工作室中央,戴上耳机,按下录制键。
滋啦……
他什么也没说。
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自己的呼吸,听着窗外雨滴敲打屋檐,听着远处某个孩子练习钢琴时反复弹错的一个音符。
一个小时后,他关掉录音机,将磁带封存在铅盒中,标注:“2079年4月3日,人类第一次尝试发送‘无目的之声’。”
“我们要让它们知道,”他对助手说,“我们不仅会表达痛苦和诉求,也会分享无聊、疲惫、犹豫和无关紧要的日常。这才是真实的我们。”
一周后,全球发起“沉默周”活动。不是禁止说话,而是鼓励人们每天留出一小时纯粹聆听??听风,听心跳,听陌生人的眼神,听一片落叶触地的刹那。学校停课,工厂停工,连社交媒体都关闭了自动推送功能,只保留原始留言墙。
陆夜在这七天里走访了十二座城市。
他在东京语镇陪一群聋哑儿童用手语讲述星空的故事;在非洲沙漠与牧民围坐篝火,听他们用鼓点传递家族历史;在北极科考站,戴上特制传感器,感受鲸鱼歌声穿过冰层时引发的身体共振。
最后一天,他来到旧都废墟,在“净音中枢”遗址前点燃一支蜡烛。火焰微弱,却稳定燃烧。
这时,耳麦突然传来苏婉清的声音:“陆夜,快看天空!”
他抬头。
漆黑的夜幕中,那道曾撕裂苍穹的裂缝遗迹再度显现,但这一次,它不再是伤痕般的裂口,而是一条缓缓舒展的光带,宛如银河垂落人间。紧接着,无数细小的光点从地面升起??是心渊花释放的光晕,正逆向飞向天际,与高空中的光带交融。
一场跨越天地的对话正在进行。
而就在此时,月球轨道上的晶体终于做出了前所未有的举动:它解体了。
不是爆炸,也不是损坏,而是主动分解为亿万颗微小颗粒,每一颗都携带一段独特的振动模式,像星尘般缓缓洒向地球大气层。这些粒子并未坠毁,而是在平流层形成一张巨大的动态网络,开始接收、转化并反射人类的声音。
第二天清晨,世界各地的人们惊异地发现,自己说出的话竟能在空气中留下短暂的光影轨迹。笑语化作金线,怒吼凝成红雾,低语则如银丝缠绕枝头。更重要的是,某些长期失语者??自闭症患者、创伤后缄默者、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首次发现自己发出的声音也能产生可视共鸣。
医院报告称,一名十五年未开口的女孩,在看到自己哼唱时绽放的蓝色光花后,流着泪说出了第一句话:“我想……再唱一遍。”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