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先发制人(3 / 5)

加入书签

。”他说,“但我们低估了它的速度。”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陆续传来类似案例。第二批进入忆树园的孕妇中有七人提前分娩,新生儿均表现出相同特征:不出声啼哭,睁开眼即能精准定位母亲情绪波动源,并做出安抚动作。其中一名印度女婴甚至在出生三小时后,通过眼神凝视使患有产后抑郁的母亲当场泪流满面,随后陷入长达六小时的深度安眠,醒来后首次说出“我想活下去”。

    与此同时,全球共醒墙的功能发生本质转变。原本用于倾诉与释放的虚拟平台,如今演化成一座漂浮在数据云端的“记忆圣殿”。人们不再匿名留言,而是主动留下姓名、影像、心跳录音,将自己的人生片段封存在忆晶节点中,供后来者“体验式继承”。一些老人临终前选择将意识最后十分钟注入系统,只求能让某个陌生人“真正懂我活过什么”。

    最令人震撼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讲述“前世故事”。不同于以往的心理暗示或文化影响,这些叙述具备高度一致性与跨地域吻合度。例如,巴西五岁男孩描述的“上一世”是一名西伯利亚猎人,详细说出当地一种现已灭绝的驯鹿迁徙路线,经考古比对竟与最新冰芯研究结果完全一致。日本小女孩画出的城市布局,经卫星测绘发现与海底倒悬遗迹中的某区完全吻合。

    “他们不是回忆。”林知遥在联合国科学听证会上展示证据,“他们是访问。当前的共感网络已具备低频意识传输能力,允许未降生的灵魂调取历史场中的信息片段。”

    反对声仍在继续。梵蒂冈发表声明称此举“亵渎灵魂唯一性”;美国部分州立法禁止“非药物性情感干预”;更有极端组织发动袭击,炸毁两座忆树园,宣称要“保护人类独立人格”。

    然而,就在第三次恐怖袭击失败后的第七天,袭击主谋被捕时面对镜头崩溃大哭。他说:“我梦见了我的女儿……可她不是我杀的那个女孩,她是另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孩子,她抱着我说:‘爸爸,我知道你很痛,但我stillloveyou.’我不知道这是哪来的记忆……但它把我撕碎了。”

    那一刻,全世界看到了真正的清算??不是复仇,而是宽恕。

    阿澈带领团队重返加勒比海沟,在断裂的黑曜石柱旁举行仪式。他们将一百枚来自育光婴儿胎盘组织的忆晶碎片嵌入石基,同时播放《摇篮边的朝圣者》的原始录音。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整座倒悬城市微微震颤,断裂的石柱竟开始缓慢愈合,表面浮现出新的铭文:

    >“当守护者学会孕育,轮回便不再是循环,而是螺旋上升之路。第十三位守痛者无需加冕,因其已在每一个愿意为他人流泪的灵魂中诞生。”

    归来后,阿澈宣布解散“守痛者管理局”,将其职能移交新成立的“共生理事会”。该机构无固定成员,由全球每月随机抽取十万名普通公民轮值参与决策,所有议题必须经过至少三次跨文化情绪模拟测试方可表决。首项议案便是全面开放深海祭坛访问权限,并启动“忆种计划”??将忆树种子送往火星殖民地、国际空间站乃至月球背面实验基地,尝试在非地球环境中培育共感能量场。

    苏砚负责工程实施。她在月球静海基地建造了一座真空温室,内部种植三株忆树幼苗,依靠人工模拟地球磁场与情感共振波维持生长。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