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0章 有些话说出来是观点,不说出来,是智慧(3 / 5)
际上,他的耳朵一刻也没有放过场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语调变化。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案例分析,本质上是一次“模拟考场”,考察的是学员们在处理复杂矛盾时的思维方式、协调能力和政策水平。
但他郑仪,作为支部书记,已经在前一天的研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控场能力和“中立”立场。
没必要再在这次案例分析中出风头。
尤其是在张林这位明州常务副市长面前,他现在正处于“临危受命”的关键时刻,必然急于在这次”模拟考场”中展现出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更何况,这次案例分析的主题——“招商引资与土地征收矛盾”,恰恰是张林最熟悉的领域。
明州这些年引进的大项目、处理的征地纠纷,只怕比这个案例复杂十倍不止。
在这种情况下,郑仪最好的策略,就是把主导权让给张林。
让张林作为小组代表去和其他组的孙老、刘建华他们正面交手。
而他郑仪,只需要在一旁静静观察。
观察张林的处理方式、思维方式;
观察他对农民诉求的真实态度;
观察他对企业、对资本的真实立场;
观察他如何在“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些细节,远比张林在公开场合的漂亮表态更能说明问题。
“郑书记,你怎么看?”
就在这时,张林温和的声音响起。
郑仪抬起头,看到张林正微笑着看向自己,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和试探。
显然,张林也对郑仪的沉默产生了好奇。
郑仪合上笔记本,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略显无奈的笑容:
“张市长,您是地方工作的老手,这方面经验丰富。我还是想多听听您的意见。”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其他几位组员:
“毕竟,我们今天模拟的是省里协调小组的角色,既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又要兼顾基层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这方面,我觉得张市长最有发言权。”
这番话既给了张林面子,又把皮球踢了回去,同时还不着痕迹地提醒了“省里协调小组”这个角色定位。
完美地维持了自己的中立姿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