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9章 支部书记和班长的第一次意见冲突(2 / 4)
作风的体现。胃溃疡的养护,关键在于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刺激。食堂完全可以满足,不存在‘不适应’。”
她顿了顿,语速不快,但逻辑严密得如同办案:
“第二,‘胃不太舒服’是主观感受。有没有校医开具的诊断证明或医嘱建议必须外购特定食物?如果没有,这就是基于个人口味的偏好调整,不是医疗必需。”
“第三。党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学员私自外出就餐,是铁律!这条规定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它的意义,郑书记应该很清楚,切断不必要的社交应酬,避免滋生不良风气,确保学员全身心投入学习!”
“今天他胃不舒服要出去吃,明天另一个头疼脑热要出去买药,后天第三个想出去见朋友叙个旧……规矩还要不要?纪律还严不严?其他学员怎么看?”
她身体微微前倾,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郑书记,你是支部书记,应该带头维护校规校纪的严肃性,而不是当‘好好先生’,做无原则的迁就!”
“这种口子,绝对不能开!”
句句在理,字字如铁。
赵颖的态度强硬得近乎不近人情,却又让人难以辩驳。
她就像一个严苛的法官,只认法条,不认人情。
郑仪心中了然。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规矩”之争。
要么,赵颖就是这种“纪律机器”,刻板到不懂变通。
要么……这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试探!
试探他郑仪这个“意外”上位的支部书记,在面对规矩与人情、面对她这个手握“纪律戒尺”的班长时,究竟有几分胆魄和担当!
是选择妥协屈服,息事宁人?还是敢于据理力争,挑战她定下的“铁律”?
郑仪没有回避赵颖冰冷的目光。
他身体也微微前倾,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赵班长,你说得对。校规校纪是红线,我们必须带头遵守和维护。”
“但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依然平稳。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执行纪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障学习效果,更是为了爱护学员。”
“刘建华同志的情况,或许没有校医的强制医嘱,但他的不适是真实存在的。他是地市副市长,平时工作节奏快、应酬多,饮食不规律落下的病根,突然切换到完全清淡的饮食,肠胃确实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