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5 章 35岁嫌老?(1 / 3)
十二月的北风卷着细雪,给水又市披上了一层银装。
市政府大礼堂内,年度工作会议正在进行。暖气开得很足,与窗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李毅飞坐在主席台上,听着各代表团的分组讨论汇报。
这时,经信委主任在汇报中提到了一个现象:“我们在走访企业时发现,部分企业在用工方面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比如对员工年龄结构的一些偏好……”
这话得很委婉,但李毅飞立即捕捉到了其中的信息。
李毅飞不动声色地在笔记本上记了一笔,没有打断汇报。
会议休息间隙,李毅飞特意走到经信委主任身边,看似随意地问道:“刚才听你提到企业用工的情况,具体是指什么?”
经信委主任压低声音:“市长,现在不少企业招聘时,对35岁以上的应聘者基本不予考虑。
我们调研时,有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这个年龄段的员工'性价比不高'。”
李毅飞眉头微皱,但很快恢复平静:“把这个情况的详细材料整理一份给我。”
回到办公室,李毅飞站在窗前,望着楼下匆匆走过的行人。
雪花在路灯下飞舞,他突然想起上周在菜市场遇到的一幕:一个中年男子在寒风中守着一个摊,双手冻得通红。
当时自己并没多想,现在却突然把这两件事联系了起来。
“孟,”他按下通话键,“安排一下,明天上午我们去人才市场看看。”
第二天一早,李毅飞轻车简从来到了市人才市场。
虽然天气寒冷,但这里依然人头攒动。李毅飞没有惊动市场管理人员,而是混在求职者中仔细观察。
在一个制造业企业的招聘展位前,他听到这样的对话:
“您今年多大?”
“三十八。”
“抱歉,我们这个岗位要求三十五岁以下。”
在另一个科技公司的展位,情况更直接:招聘启事上明确写着“年龄要求:28岁以下”。
李毅飞走到一个角里,这里聚集着不少看起来年过四十的求职者。
他们三三两两地站着,脸上的表情既有期待,更多的是焦虑。
“找工作难啊,”一个头发花白的男子对同伴,“我投了三个月简历,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
“谁不是呢,”另一个叹气道,“我做了二十年会计,经验丰富,可人家一看年龄就直接拒了。”
李毅飞默默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些人都处在人生负担最重的阶段,却连工作的机会都难以获得。
回到办公室,李毅飞立即叫来人社局局长:“把最近五年的就业数据,按年龄段做个详细分析。特别是35岁以上劳动者的就业情况。”
数据很快摆在桌上,结果令人震惊:35-45岁年龄段的求职者,平均求职周期是25岁以下求职者的三倍;
45岁以上求职者中,有近四成在失业后被迫转行。
晚上加班时,李毅飞翻看着一份份个案材料:一个42岁的软件工程师,因为公司裁员失业半年,期间送过外卖,现在在超市做理货员;
一个38岁的女销售主管,因为生育后重返职场,被多家公司以“无法适应高强度工作”为由拒绝……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生。
李毅飞放下材料,走到窗前。夜色中的水又市灯火通明,每一盏灯下,都可能有一个正在为生计发愁的家庭。
第二天,李毅飞召集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了一个型座谈会。
“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聊聊就业问题。”李毅飞开门见山,“特别是35岁以上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明白这个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