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家国骤变(2 / 4)
引着一位头戴瓜皮小帽、穿着绸缎长衫的中年人匆匆进来,那是与谢家偶有来往的米商赵掌柜。赵掌柜不及寒暄,压低声音对谢明远道:“明远兄,大事不妙!城内旗营已得密令,要严查与武昌逆党有牵连者,凡有资助革命军嫌疑的,格杀勿论!听说……听说前几日来找过你的那个姓孙的学生,昨夜在码头被抓,今早……已在东门外枭首示众了!”
谢明远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手中的茶杯“啪”地一声落在地上,摔得粉碎。他身体晃了晃,勉强扶住桌案才站稳。
“还有,”赵掌柜凑得更近,声音几不可闻,“连魁将军已下令,即日起紧闭荆州城门,只许进,不许出!城内粮食物资,优先供应旗营。看这架势,是要死守待援,或者……清算城内汉人了!”
赵掌柜匆匆离去后,谢家宅院陷入死一般的沉寂。云娘紧紧搂着谢文渊,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颤抖。谢明远独自在书房里呆坐了整整一个时辰,出来时,仿佛苍老了十岁,但眼神里却多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哑着嗓子对云娘吩咐:“去,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现银、银票、我娘留下的那几件首饰,还有……城东那三十亩水田的地契,都收拾出来。”
云娘惊愕地看着他:“先生,你……你要做什么?”
谢明远没有回答,转身对福伯道:“福伯,你去地窖,把那个樟木箱子抬上来。”
那口沉重的樟木箱被抬到书房,打开后,里面并非金银,而是整整齐齐码放着的书籍、信札和几卷画轴。谢明远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一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条物件,拆开油布,赫然是一柄装饰古朴的青铜短剑,剑身布满暗绿色的铜锈,但刃口处隐隐有寒光流动。
“这是……”云娘倒吸一口凉气。
“祖上传下的,说是明末抗清时一位先祖的佩剑。”谢明远抚摸着冰凉的剑身,语气平静得可怕,“藏了近三百年,本以为永无重见天日之时。”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妻儿惊惧的脸,最终落在懵懂的谢文渊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昔日顾炎武先生此言,振聋发聩。如今朝廷失道,民心尽失,武昌首义,实乃顺天应人之举。我谢明远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上阵杀敌,唯有倾尽家财,助义军一臂之力,方不负平生所学,不负这‘谢’字姓氏!”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云娘泪如雨下,却不再劝阻,只是默默转身,开始翻箱倒柜。她知道,丈夫一旦做出决定,便再无转圜余地。
当晚,谢家宅院灯火通明,却无人入眠。云娘和福伯、张妈一起,将家中所有能够变现的财物清点、打包。谢明远则伏案疾书,写下一封长信,信中不仅表明支持革命的心迹,还附上了他对荆州旗营布防、城内粮草储存等情况的观察与分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章:家国骤变(第2/2页)
八月二十六(10月17日)凌晨,天色未明,秋雨终于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一个穿着蓑衣、渔民打扮的精悍汉子被福伯从后门悄悄引入。谢明远将打包好的财物和那封密信郑重交给对方,又将那柄青铜短剑递过去:“此物虽旧,或可助义士们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