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李家商队(1 / 5)

加入书签

    一阵微凉的夜风吹过,几点篝堆的火星子被卷起,盘旋着飞向深邃的夜空,仿佛要融入那浩瀚星汉。

    远处,军汉聚坐的几处篝火旁,有士卒用短刀击打着铁盆或木盾,粗哑的喉咙唱起不知名的北地歌谣。

    一时间,浑厚苍凉、豪迈质朴的歌声,混合在夜风与肉香的气息中回荡。

    直至宴终人散,有司官吏领着仆役们有序地撤去杯盘狼藉。

    文臣武将、随扈将士,各自拖着疲惫的身体,三三两两走向临时搭建的营帐中歇息。

    因为按照原定计划,皇帝和群臣今夜宿于圜丘,明日一早御驾将会返城,前往太庙告祭列祖列宗。

    李奕和衣躺在略显局促的行军帐篷内,营寨特有的杂音——夜巡的梆子声、战马偶尔的响鼻、远处岗哨模糊的口令,透过篷布缝隙渗入耳中。

    他的思绪很快便如脱缰的野马,在并不静谧的夜色中逐渐发散。

    其实,此番郊祀封赏,皇帝不只是让李奕改任藩镇。

    同时还拔擢了他的散官阶和检校衔:银青光禄大夫升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升检校司徒。

    乍看之下,这两个头衔的荣誉性质大于实际作用。

    尤其是那检校官衔,自中晚唐以来,便滥封无度,哪怕是藩镇中的幕府吏掾、将佐衙校,也能得个检校员外郎、检校国子祭酒之类的名头。

    以至于街头笑谈里常说:仆射满街走,尚书不如狗。

    这里说的仆射、尚书便是检校官衔,因为跟真正的实授还是有差别的。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类荣誉头衔也并非完全不值钱。

    纵然前面带着“检校”二字,可“司徒”好歹也是三公之列……此等头衔加于名刺之上,亮于人前,还是挺能唬人的。

    至于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阶,含金量就更高一些了,虽无实际职掌,但可享受相应品级的俸禄待遇与政治身份。

    比如唐代史料中常见的,皇帝赐紫金鱼袋、赐绯银鱼袋,就是在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时,特别恩宠予以穿紫、着绯的殊荣。

    真要说起来,李奕此次晋升为金紫光禄大夫,才算是正儿八经地跻身于正三品之列。

    因为他遥领的德胜军节度使,以及担任的殿前马军都指挥使,事实上只能算使职、差遣,目前并没有固定的品级。

    若是依照礼制来衡量品秩尊卑、享受对应待遇,就比如能否服紫袍、佩金鱼袋,主要看的也是散官品阶。

    甚至许多官员在死后,所镌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