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郊祀和赏赐(3 / 4)

加入书签

將蘸饱了松脂的巨大火把,投入那象徵著人间祈愿能直达九霄的燎炉之中。

“轰——”

烈焰瞬间冲天而起!

乾柴与油脂爆燃的巨响,显得格外震撼,炽热的火光跳跃著,驱散了四周的寒意。

也將柴荣刚毅的身影投射得摇曳不定,在那繚绕的烟气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皇帝选择在开春之前,举行这场盛大的祭典,不仅是祈求神祇庇护的仪式。

更是向天地、向先祖、也向满朝文武,宣示其荡平江南、一统天下的愿景!

……

祭天大典的礼仪极为繁复,分为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饌、送帝神、望燎等程序。

等到祭祀完毕,已是临近黄昏。

圜丘之上的燎祭烟火繚绕渐熄,宣告著这场耗费整日的盛大祭祀终於临近尾声。

群臣近侍、仪仗卫队们肃立大半天,每个人只觉腿脚酸麻难耐,更有甚者在冷冽的晚风中,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打颤。

但到这却还未彻底结束,因为还有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步骤:詔令赏赐。

一则酬犒文武们的辛劳扈从,二则藉机对各方施以恩典,彰显皇帝的恩德及中枢之权威。

特別是对於底层的士卒来说,除了日常固定的军餉之外,出征前的犒赏、立军功的封赏,以及重大节日的恩赏,算是三个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其中,出征就代表著要上战场卖命,这份钱並不是那么好拿的。

至於立下军功的封赏,属於收益最高的选项,但同样难度也最大。

有命立功没命享受还算好的,起码还能给家里人留些保障……就怕人死了却啥都没捞著!

相比之下,重大节日的恩赏,倒是最安全省事的一种。

这也是为什么后周太祖郭威,在前年正月驾崩前,举行最后一次郊祀时,禁军將士们嫌弃赏赐少而不满,差点酿出祸事来。

因为大伙儿都指望能在这等盛大的典礼中捞点好处。

加官进爵或许轮不到自己,起码还能得些钱財布帛吧

……

四周的火光次第点燃,將圜丘祭坛映照的亮如白昼。

宰相范质手捧詔书,朗声宣读——

“昊穹眷佑,盛礼告成。朕祇承天命,履此圜丘。念苍生之疾苦,悯囹圄之幽沉。特敕天下见禁罪人,除十恶不赦及干犯大辟外,其余不问轻重,一併赦宥开释!”

大赦天下是古代王朝常用的手段,哪怕在后世也有“特赦”的法律,只不过各国元首不会轻易动用。

但所谓大赦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具体执行起来还是有诸多限定,並非不犯重罪就一定会获得赦免。

等詔令下达之后,朝廷会向各地发公文,指定赦免人员的罪责范围。

紧接著,范质又展开另一份詔书:“另敕擢升任免事:以河阳白重赞移镇涇州;晋州张泽移镇河中;延州袁鳷移镇沧州,加检校太傅……宰臣范质、李谷、王溥並加爵邑,改功臣號。枢密使魏仁浦加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

这一封是赏赐詔书,先依常例將各地藩帅挪窝,防止他们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

同时,对藩帅中资歷深厚者,加官晋爵、赏赐財货,以彰显皇帝的恩宠,安抚他们的心思。

除此之外,詔书內还对朝廷其他文武有所封赏。

一连串的文武重臣过后,很快轮到留守东京的人员——

“以镇安军节度使、宣徽南院使向训,迁武寧军节度使,兼领左羽林大將军,加检校太尉。”

“以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权知开封府事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充枢密副使。”

“以彰信军节度使、充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韩通,迁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