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尼姑圆寂(2 / 3)

加入书签

去,多多少少会施舍一些物品。

可是眼下,他装作没有听见。

只是他和熊赏花生的三儿子,已是十多岁的少年了,他听到门口有人叫施主,就把饭碗一放,走过去,一看是个老和尚,很礼貌地问道,师父,您要我们家施舍一点什么?未料,老和尚说,不,施主,谢谢你的好意,老衲不是来化缘的,只是来递个信。

递个什么信?说吧!

三儿子问。

你老爹在屋里吗?老衲想跟他讲。

老和尚讳莫如深地说。

三儿子进去了,一会儿,又出来,对老和尚说,老爹不肯见您,对不起。

那就不见吧!

老衲不妨跟你讲,你跟你老爹讲,就说莲花寺里的妙音尼姑7天前圆寂了。

老和尚言毕,转身离开。

三儿子似乎没有听懂,他回到堂屋,把和尚的原话转告给已上年纪两鬓花白的父亲。

父亲一听,低头不语,一副悲戚的样子。

三儿子没有看出来,盯着他连连问,爹,圆寂是什么意思?妙音尼姑是哪个?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良久,饶帮会才说,庙里的和尚死了,不叫死了,叫圆寂。

哦,我懂了,圆寂就是死了。

三儿子插话时,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还有,那个妙音尼姑不是别人,就是你的生母。

你生母的俗家名字叫熊赏花,剃度出家之后才改的法名。

饶帮会直接讲出来。

三儿子一听马上眼中泛泪,嗓音低沉地说,爹,那么就是说我妈死了。

饶帮会点头。

三儿子擦一把眼泪执着地讲,爹,妙音尼姑毕竟是我妈,我要到莲花寺去问问,我妈的遗骨葬在哪儿?问清楚了,我就到她的坟前化纸焚香,作揖磕头,也算对我妈寄托一份哀思。

饶帮会总算不反对,他把三个儿子召集在一起,出门上街买了香纸鞭炮,就赶往莲花寺所在的那座大山。

到了山半腰,他们本想进莲花寺去问一问,却现一道必经的山岭上有一冢新坟,坟边摆放一个花圈,花圈边的纸条上还竖写着一排字:莲花寺僧众向已故妙音尼姑稽!

饶帮会又仔细瞧了瞧,朝坟墓鞠了一躬,然后讲,不要到莲花寺去问了,你们的生母就下葬在这里。

三个儿子默默无语,不由吩说,依次跪在坟前磕头。

继而焚香化纸,燃放鞭炮,作礼而退。

几天后,坟边还搭起一个草棚,里边放了一张小方桌,方桌上还供有一尊大佛像,佛像前置有供品若干。

桌子的下方,是一尊妙音尼姑在蒲团上打坐的木雕像,神情酷肖,栩栩如生。

这都是妙音尼姑俗家的三个儿子催着父亲饶帮会请人工制作的。

再后来,地方上的人称这个有草棚的葬了妙音尼姑遗骨的山岭叫尼姑庵岭。

而且三个儿子每年清明节,都相约上山扫墓、祭拜。

这样延续了三、四代人,文提到的“三叔”

,就是妙音尼姑俗家三儿子的后代。

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后代因后来服兵役,再也没有回到老家,他们是否有后裔,也不得而知。

与我一起走向祖坟山的侄儿饶达,听明白了个中缘由,忽然又问,二叔,你也应该到尼姑庵岭上去上炷香磕个头,怎么不去呢?我便解释说,我与你的三叔不同,对于妙音尼姑来讲,他亲些,我疏些。

我和你爸的父亲是先祖饶帮会后来娶的第三房生的。

所以我们不到尼姑庵岭去给妙音尼姑扫墓,就是这个原因。

未料,饶达听了,连声称赞妙音尼姑了不起,还说她虽然是出家了,但她算是我们饶家的先祖。

你们不去给她扫墓,我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