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野外放生(2 / 3)
行走。
这是钱济世平生第一次看见韦驮菩萨的法相,非常清晰庄严,令他顿生敬仰,恨不能立刻下车毕恭毕敬地顶礼膜拜!
一路上韦陀菩萨时隐时现,一直跟到放生车队安全返回到花岭寺所在的山麓。
晚上,众居士聚集在花岭寺茹素宵夜后,钱济世在讲经堂大讲放生的好处。
有一位叫扈娟的女姓居士提出异议说,师父,我这次参与放生有个原因,我母亲在医院查出头部右侧有两个肿瘤,经伽马刀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一个消失,另一个却生长迅,去年元旦期间,病情恶化,身体一侧出现偏瘫,医生说情况很危急。
我想把放生的功德回向母亲,希望她的病情有所好转。
要不是这个原因,我都不会参与放生。
我对您经常动居士放生表示不理解,因为放生是“有为法”
,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并不究竟,与人天福报有份,与解脱往生无关。
我想,居士们到处瞎跑什么?不如在家老老实实修法,成佛之后自然能够轻轻松松度化无量众生!
钱济世慈颜带笑,一拂僧袍缓缓地说,乍一听你这些话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却多是断章取义,其言谬也!
扈娟有些不服,反问道,何以见得?
你不要急于问,听我慢慢道来,钱济世目睹一个个听得鸦雀无声的居士,趁此一条条地加以解说——
先,从弘法利生角度讲,时处末法,法弱魔强,芸芸众生,沉溺欲乐,贪念炽盛,只图眼前利益,很少有人想到身后大事。
而弘扬佛法,令众生入佛知见,比历代任何时候都更显困难。
幸喜尚有放生一法,在末法时期还能大行其道。
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放生一法,以其消业迅,功德巨大故,对治病消灾、祈福满愿之事常能起到神秘莫测,立竿见影的效果。
正因如此,通过大力弘扬放生功德,普劝世人广行戒杀放生,使其先得到快显着的现实利益,对佛法生起欢喜,再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等到机缘成熟,自然能够修行解脱。
末法时期接引众生,还有比此更为善巧方便的方法吗?贫僧放生数年,亲身经历的事例不胜枚举!
而这也正是我常年不辞劳苦,推广戒杀放生最为重要的原因。
其次,从个人修行角度讲。
佛陀曾有教言:“大悲心是一切正法的种子。”
只有大悲心,一心一意利益众生,才能放下自私自利的念头,断除我执。
而大悲心扩展到极致,自能虚空粉碎,法执尽去,证入般若空性。
离开大悲心,妄谈空性,当真是缘木求鱼,痴人说梦。
而放生救命就是慈悲心的最大体现,最能长养慈悲心。
在放生过程中,既不执着放生行为,又不执着放生之我和被放物命,这也不正是当下三轮体空吗?
成佛之后,虽已安住空性,但佛性是具足妙用的,所以从显现上讲,必然唯一的“业务”
就是化身无量世界,随机度化无量众生,与其等到那时再做,不如从现在就开始。
其实往生极乐,途径众多,在“菩提心”
的基础上,除了最直接的信愿念佛,将持戒、布施、精进等等善行功德回向,也一样能够往生。
而放生是所有有为善法中三施俱全,功德第一之法,既可为修学其他法门广积资粮,提供助缘,又能直接以此功德回向净土,解脱往生。
当然,如果能做到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一句佛号到底,那恭喜你,毫无疑问,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若还狂心未歇,仍有种种俗世牵绊,则不妨既随缘放生,长养慈悲心,又持执名号,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