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征程(1 / 2)

加入书签

在长安百姓热烈为西征将士送行的同时,城内的文人墨客们也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为这场意义非凡的出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他们纷纷挥毫泼墨,以诗赋寄托对西征胜利的殷切期望,使得整个长安城弥漫着一股慷慨激昂又充满诗意的气息。

在长安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旁,有一座名为 “雅集轩” 的茶楼,这里向来是文人雅士们聚会交流之所。

听闻西征大军即将出征,平日里喜好吟诗作对的诗人们纷纷汇聚于此,以笔为剑,以诗为旗,抒发心中豪情。

“今日我等齐聚于此,皆为西征之事。

想那林元帅率领大军,即将踏上征程,此乃我武周之盛事,吾等理应用诗词为大军壮行,为胜利祈福。”

一位身着长衫、手持折扇的中年文人率先开口,他便是长安城内颇有名气的诗人王翰。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一时间,茶楼内茶香四溢,墨香弥漫,诗人们灵感如泉涌,纷纷提笔创作。

王翰沉思片刻,率先挥毫写下一首《西征壮行》:

“将军拔剑指天涯,十万雄师赴远沙。

雪岭云开迎劲旅,天竺风卷扫胡笳。

雄心欲破千重阵,壮志当吞万里霞。

待得凯旋歌奏日,长安共赏牡丹花。”

此诗一出,众人纷纷围拢过来,高声吟诵,赞叹不已。诗中描绘了林渊拔剑出征,大军奔赴远方的豪迈场景.

又表达了对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战胜孔雀王国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凯旋而归时长安城内欢庆景象的美好憧憬。

“王兄此诗,气势磅礴,将西征之壮景与必胜之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真乃佳作!” 一位年轻的书生钦佩地说道。

就在此时,另一位诗人李逸也完成了自己的诗作。他轻轻放下毛笔,朗声道:“诸位,且听我这一首《望西征胜归》:

“长安鼓角动边城,将士辞家意气盈。

雪岭横天惊敌胆,冰河照剑耀军旌。

挥戈誓破蛮夷阵,跃马当收瀚海名。

翘首盼归歌盛世,山河壮丽颂升平。”

李逸的诗同样赢得了众人的喝彩。

诗中刻画了出征时鼓角齐鸣,将士们意气风发的模样,又通过对雪山、冰河等恶劣环境的描写,凸显了西征之路的艰难,然而即便如此,将士们依然怀着破敌的决心,渴望在瀚海之中立下威名。

随着诗人们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一首首饱含深情与期望的诗词不断诞生。

这些诗词不仅在 “雅集轩” 内传颂,还迅速通过各种渠道在长安城内流传开来。

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谈论着这些为西征而作的诗词,使得出征的氛围愈发浓厚。

而在将军府内,林渊在处理完出征前的各项事务后,也收到了幕僚呈递上来的这些诗词。他坐在书房中,一盏油灯在案头摇曳,柔和的灯光洒在一张张诗稿上。

林渊逐字逐句地阅读着,心中被诗人们的才情与对西征的期望所打动。

“这些文人墨客虽未身处军旅,却能以诗词表达对西征的支持与期望,实在难能可贵。” 林渊感慨道。

幕僚在一旁说道:“元帅,这些诗词在城内广为流传,百姓们争相传诵,如今整个长安都沉浸在为大军送行的热烈氛围之中,足见民心所向,对西征充满信心。”

林渊微微点头,说道:“百姓与文人的支持,是我等前行的动力。此次西征,定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言罢,林渊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长安城璀璨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西征肩负着万千百姓与文人墨客的期望,唯有凯旋而归,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在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