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长安街·归程絮语(2 / 3)

加入书签

展开碎叶老人送的《商路护民志》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双月教举着旗子抢粮,咱们撸起袖子挖粮,孰是孰非,不用多说。

如今碎叶城的百姓见了双月旗就躲,见了咱的‘护民灯’就迎,便是最好的‘民心符’。”

“说得好。”

武则天指节敲了敲案上的“护民砖”拓本

——那是武三思在碎叶城地窖口挖到的、刻着“护”字的青砖

“玄甲会的符文,不该刻在甲胄上

该刻在老百姓的粮仓里、水渠边、乃至每一块他们踩在脚下的砖上

。武三思,你在西域刻的‘护’字,比你爷爷当年的战功碑,更得民心。”

“嘿嘿,”

武三思挠头傻笑,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纸团

——是碎叶小娃画的“护民图”:

歪扭的斧头上顶着个月亮,旁边是牵着骆驼的老百姓

“陛下您看!这娃说,咱的斧头能护着月亮不被沙子埋了

其实老子知道,是老百姓的眼睛,让咱的斧头没走偏。”

长乐公主接过画,指尖划过纸上的“护”字

——那是小娃用树枝蘸着沙土写的

笔画里还嵌着细小的沙粒:

“母后,儿臣在西域时想明白了

——玄甲会的‘护民’,不是靠某个人、某件器,是靠千万人把‘护’字藏在心里

落在手上

——就像武将军帮胡商修琴

胡商就帮咱守粮仓;咱给龟兹娃送糖,娃就给咱画护民图。”

“不错。”

武则天望着殿外的长安街

粥铺的热气混着柳花飘来,隐约听见百姓的笑闹声

“当年老尼说‘玄甲照民心’,如今才懂

不是玄甲的光映着民心,是民心的光,照亮了玄甲的路。

狄爱卿,你说这天下最牢的龙脉,是啥?”

“是百姓愿意跟着走的路。”

狄仁杰望着武三思把奶疙瘩分给殿外的小宦官

他们眼里的笑,比任何朝服都鲜亮

“就像武将军在碎叶城说的:

‘护民不是护啥虚头巴脑的东西,是护老百姓手里的馕饼、怀里的娃、还有心里的盼头。’”

武三思忽然想起洛阳护民坊的小娃,拽了拽狄仁杰的袖子:

“老狄,咱回头给小娃们带点碎叶的胡杨木哨吧?

他们一吹哨,老子在长安街就能听见

——就知道老百姓没啥事儿,过得踏实。”

“好,让人连夜打制。”

狄仁杰笑着点头,镜片映着殿内跳动的炉火

“再让陈清远在木哨上刻个‘护’字

——不是玄甲会的符文,是老百姓自己的‘护民哨’。”

夜风掀起殿角的流苏

武三思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忽然觉得这比西域的星空还璀璨

——因为每一盏灯底下,都有老百姓踏实的日子

而他的斧头,从来不是用来劈开黑暗,是用来给这些日子

添把暖炉、修扇好门、再送个能笑出声的盼头。

武则天望着案头的“护民砖”“护民图”“护民哨”

忽然轻笑——玄甲会的千年传承,

终究在盛唐的长安街

落进了最寻常的烟火里:

是武三思胡子上的粥沫,是狄仁杰袖中的胡杨花瓣

是长乐公主权杖上沾的沙土,更是千万个老百姓心里,“有人护着”的安稳。

当宫漏滴到酉时三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