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奏折狸猫案》(2 / 5)

加入书签

了档案室,正踮脚往最高的架子上挂《周律》的誊抄本。小少年今日穿了身靛青儒衫,领口绣着精致的云纹,腰间却别着把鎏金小算盘,算珠上缠着红丝线,活像个走错门的小账房。看守的书吏瘫在黄花梨椅子上傻笑,嘴角咧到耳根,口水顺着胡须滴在衣襟上——显然中了老四特制的“笑癫粉“,这会儿正抱着柱子喊“娘亲,我要吃冰糖葫芦“,声音里还带着孩童般的奶气。

“大人您看~“老三指着刚挂上去的律法条文,童声在幽暗的档案室里格外清亮,像山涧的泉水叮咚作响,“《大周刑统》第二百五十条,'虚报军饷满五万两即斩立决,家眷流放三千里'......“他小手一翻,露出奏折的批红页,上面用朱笔写着“准奏“二字,墨迹却比其他奏折淡了几分,“这折子里可是虚报了二十万两呢!够斩四次啦!“

兵部尚书的脸“唰“地白了,像被泼了桶冷水。这位素来以铁面着称的老臣此刻额头沁出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的皱纹往下淌,手指死死攥着腰间鱼袋,指节都泛了白:“黄口小儿休得胡言!这、这本是......是军需损耗!“他的声音发颤,眼神躲闪,不敢看老三手中的奏折。

“那这个呢?“老五突然从房梁上倒吊下来,小团子今日穿了身大红袄子,袖口绣着金线的虎头,活像只倒挂的蝙蝠。他晃着本蓝皮账册,纸页哗啦啦翻动间,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红字批注,“兵部厨房的采买单——上个月光辣椒就买了八百斤,备注写'喂突厥战马'?“他眨巴着葡萄似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突厥马什么时候改吃辣啦?难道是怕冬天冻着,要吃点辣取暖?“

尚书刚要扑上来抢,老五“刺啦“撕下一页塞进嘴里,嚼得吧唧响:“唔......比娘亲烙的饼还硬......“小乳牙在纸页上磨出几道白痕,墨迹混着口水糊了满嘴,活像只偷吃东西的小花猫。

“吐出来!“尚书目眦欲裂,扑上去掐他脖子。这账册要是落到太子手里,他全家老小都得掉脑袋!

“噗——“

老五突然张嘴,喷出团黑乎乎的墨汁,精准糊在尚书脸上。这墨汁不知掺了什么,顺着老人脸上的皱纹流淌,渐渐组成幅地图——正是那本被篡改的奏折里提到的军饷运输路线!更绝的是地图上几个关键隘口,都被标上了突厥文的“伏击点“,用的还是西域特有的朱砂,遇汗即显。

瑞王府后院,五个小身影正围着口枯井忙活。这口井早就干涸,井沿长满了青苔,缝隙里还卡着几片枯叶,却出奇地没有蜘蛛网——显然经常有人使用。井壁上刻着的“永乐三年造“字样已经模糊,只有井口的绳索勒痕还清晰可见,深得能塞进一根手指。

“老大你确定在这装着三颗臭气弹,活像个要下墓的摸金校尉,“上次你说宝藏在御花园假山,结果挖出先帝的夜壶......“少年撇撇嘴,眉头皱成个川字,“臭得老五三天没吃下饭,见了陶瓷就躲!“

“这次保真!“老大把剩下的半块显影糖按在井壁青砖上。糖块在青砖表面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碎屑掉在地上,引来几只蚂蚁。渐渐地,砖缝里渗出淡金色的液体,组成个展翅欲飞的朱雀纹——正是南宫世家的标记,翅膀上的羽毛纹路都清晰可见。

老四澹台鹊立刻掏出个琉璃瓶,里头紫色液体咕嘟冒泡,像装了一整个春天的紫藤花。他小心翼翼往朱雀纹上滴了三滴,液体接触砖面的瞬间,“嗤“地腾起股白烟,带着淡淡的杏仁香。整面井壁突然“咔哒“一响,像生锈的门轴转动,缓缓向侧面移开,露出条向下的阶梯,阶上还铺着防滑的麻布,显然经常有人上下。

“哇——“

五个小脑袋同时探向洞口,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彼此兴奋的脸。阶梯尽头,堆成小山的金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