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人形装甲(3 / 5)

加入书签

去这样的命令。

再要有一些复杂度更高的互动,就要用到动捕服装和另一名操作人员了。”

“你看这边的包装盒,包装盒上有写着参数,这就是一套给身高一米七的人设计的动捕服装,也就是所谓的遥控器。

但如今的蒋周很显然用不了。”

沈苓又叹了口气,“你也用不了。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定能想到办法对其进行改造,使其变得可用。

目前我心里有两个方案,第一,重新编译程序,制造出一个有无数个档杆的操作舱来,再利用这些操作舱对其下达指令。”

周游第一时间否定,“整套模型至少有数十个马达,操作难度太大了。

这方案不太可行。”

“第二个方案是改造动捕装置。

首先要将动捕服装从无线连接改成有线,这样可以降低延迟减少干扰。

然后就是改造动捕传感器,使其小型微型化,让现在的人可以穿戴上。

最后再重写动捕装置程序,使其符合如今人类的体型。”

周游继续摇头,“这也很难。

从无线改有线的难度不算高,重写程序也不算难,但微型化传感器并保证精度,应该会很难吧?”

沈苓点头,“的确有相当难度,但不是不能实现。

这套铠甲的动捕装置采用的是惯性动捕手段,主要传感器由加速度计、陀螺仪两大核心部件组成。

我大概看了下参数,蒋周买的是最高端型号,精度非常高,可以识别如今人类的躯干部位的动作。

真正的难点是手指,那确实无法识别。

但我想了一下,我们可以将第一个方案和第二个方案结合到一起来做。”

“能够识别的主要躯干部位,就用原来的动捕装置。

手指部分,我则打算将其简化为两个核心动作,抓握以及舒展。

可以用十个安装到你手指上的微动开关来实现。

比如你用这样的姿势握拳,让每一根手指指尖都压到掌心与食指骨节上,模型的五指便开始握紧,直到达到极限。

当你将手掌完全摊开时,安装在各个手指骨节上的微动又被触发,模型的五指也会一直舒张,直到完全打开。”

沈苓一直娓娓道来着。

从周游带着蒋家人进到客厅到现在只过去了十余分钟。

这就意味着沈苓其实只研究了十几分钟这可动模型,但她却已经在心里形成了足够完善的思路。

周游琢磨一阵,也是越想越觉得可行。

那边沈苓完全来了兴致。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这肯定得是个大工程,没个十天半月肯定见不到成效。

而且这么复杂的改造工作,尤其是给动捕装置重写程序这件事已经超出了我和我爸目前的能力范围,肯定得向国内其他相关的企业求助。

也不知道国内那些做机器人的互联网企业走到哪一部了。”

“希望他们已经弄出成熟的套件了吧,那样至少可以大幅度降低我们的难度。

不过我觉得希望也挺渺茫,毕竟这玩意儿……呃,基本上算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民用机器人,甚至绝大部分军工机器人的水平都未必赶得上它。

算了,再麻烦也得一步一步做,我这就去准备方案。

到时候可能还得要你通过华音联系一些华科院和相关企业的高手。”

说完,沈苓就双手扛起模型机器人的说明书,将其顶在头上,转身要跑。

她是打算回自己和老爸沈默新单独居住的电气化车间兼宿舍写方案。

“行了,今晚你什么事也别做。

赶紧回去睡觉。”

周游从后面一把抓住沈苓的后衣襟,再从她头顶一把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