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意者修炼与时间意志契合(1 / 3)

加入书签

准备就绪后,我将“意”气凝聚成拳头大小的“意”气团,用力推向“二四墙”。

可“意”气团刚接触墙面,便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反弹回来——那力量并非尖锐的冲击,而是如同撞上了厚重的堤坝,“意”气团瞬间散开,化作细碎的“气脉”光点,消散在房间中。

我的胸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闷痛,如同被人轻轻推了一把,眼前出现了短暂的发黑,耳边还响起了细微的“嗡鸣”声,那是“时间墙”对不符“气脉”的排斥。

后来我才明白,双时数跳转的难点,不仅在于“气脉”属性的切换,更在于“大梁”的差异。

子时套间的“大梁”是水属性“气脉”的核心,如同豆腐堰的地下阴河,源源不断地提供湿润的“气脉”能量,支撑着整个套间的“气脉”流动;

而丑时套间的“大梁”是土属性“气脉”的核心,如同村东头的红土坡,提供的是沉稳厚重的“气脉”能量,两者的能量本质完全不同,如同两条流向不同的河流,想要强行跨越,必须先让自身的“意”气彻底融入新的“大梁”能量,否则只会被“时间墙”无情反弹。

父亲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这种差异:“单数小时跳转,好比你在自家院子里从东屋走到西屋,虽房间不同,却共享同一屋檐,同一时辰,脚下的土地,气脉也相同,自然轻松;双时数跳转,则是从自家院子走到邻居家院子,不仅屋檐,时辰不同,连地基,大梁都不一样,脚下的土地,气脉也从泥土变成了石头,自然需要重新适应,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差异,双时数跳转才需要被单独分离出来,反复练习。

每一次练习,都是对“意”气属性切换能力的磨砺——从水到土、从土到木、从木到火、从火到金、从金到水,五种属性的切换需要精准把控,不能有丝毫偏差;

也是对“时间意志”理解的深化——通过一次次尝试,感受不同时辰“大梁”的能量特点,理解时间流动的规律,如同在不同的河流中学习游泳,既要适应水流的速度,也要了解河水的特性。

这便是意者独有的修炼逻辑——看似简单的“时间房”布局,实则将易数中的“坎离之变”,坎为水、离为火,象征阴阳交替、属性转换融入其中。

单数小时跳转对应“坎离相生”,同一属性内的细微变化,如同水滋养木、木滋养火,双时数跳转对应“坎离相克”,不同属性的剧烈转换,如同水克制火、火克制金,两种跳转方式相互补充,既锻炼了“意”气的灵活性,又兼顾了对阴阳平衡的理解。

我曾在《陈氏意术秘典》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意者之强,不在能跨越多少时间,而在能理解多少时间的意志。”

这句话如同明灯,在我迷茫时给我指引。

起初,我以为修炼“时间房”跳转,就是追求跳转的速度与次数,为此还曾因急于求成,导致“意”气紊乱,被父亲罚在豆腐堰边静坐了三天。

后来我才明白,父亲让我修炼跳转,并非单纯追求技巧,而是要我在每一次跳转中,感受时间的流动规律,理解“气脉”与时间的共生关系——比如子时的“气脉”为何偏湿润,因为子时是阴气最盛、水汽最浓的时刻;丑时的“气脉”为何偏厚重,因为丑时是大地沉寂、能量沉淀的时刻。

这些都与天地阴阳的交替息息相关,也与豆腐堰的“气脉”变化一脉相承。

就像此刻,我站在豆腐堰的堤埂上,感受着子时末的“气脉”变化——水面的“气脉”从湿润逐渐转向沉稳,蓝色的“气脉”光芒慢慢变淡,土黄色的“气脉”光芒渐渐浮现,如同从子时套间的“末房”走向丑时套间的“初房”。

这种现实中的“气脉”转换,与“时间房”中的跳转规律完全一致,让我更加确信,意者的修炼,就是与天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