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气脉暗换(3 / 3)

加入书签

《意者与自然》中写道:“意者的力量不是用来征服,而是用来沟通,与天地沟通,知晓四季轮转之理;与生灵沟通,明了万物生存之道;与‘气脉’沟通,掌握阴阳平衡之术。”

水洞子底部的生灵,对“气脉”波动最为敏感,它们生于水、长于水,与堰塘的“气脉”同生共息,以“意”气引导它们,既能传递我的急切,又不会显得冒犯,是最稳妥的方式。

我曾在堰边观察过无数次,水中的鱼虾对纯净的“意”气有着天然的亲近,如同草木向往阳光,这是大自然赋予生灵的本能。

水洞子底部约二十米深处,栖息着三条三斤重的白鲢鱼——我此前用“意见”探查时便已留意到它们。

这三条鱼体型相近,体长约四十厘米,鳞片呈银白色,在水底微弱的“气脉”光芒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鳞片边缘还带着极淡的青色,那是长期生活在“气脉”充沛水域的特征,如同人类长期处于良好环境中会面色红润。

它们平日里性情温顺,以水底的浮游生物为食,此刻却因邪祟之气的扩散而显得有些不安:尾鳍时不时轻轻摆动,摆动幅度约五厘米,试图远离黑气浓郁的区域;鱼鳃开合的频率也比平时快了一倍,每秒钟开合三次,显然是在努力抵御邪祟之气的侵蚀,如同人在污浊的空气中会加快呼吸。

三丝“意”气细剑抵达鱼群附近时,我刻意放缓了速度,从每秒五米降至每秒一米,让细剑在距离鱼身约十厘米的位置停下——避免直接触碰引发鱼儿的恐慌。

鱼类对陌生触碰极为敏感,稍有不慎便会四散逃窜,反而达不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随后,我将“意”气细剑的光芒调至最微弱,如同萤火虫般轻轻闪烁,闪烁频率与水洞子正常的“气脉”波动保持一致——每分钟三十次,这是在模拟“气脉”的正常律动,而非强行操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