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汪经纬被小他十岁的我哥制住(3 / 3)

加入书签

边的老槐树下,树干上有个天然的树洞,洞口被茂密的枝叶遮掩,刚好能容下我的脑袋,借着皎洁的月光记录他们的动作轨迹。

我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下节奏图谱,横轴标着时间刻度,精确到秒,纵轴记着划水力度,用不同深浅的刻痕表示轻重。

反复揣摩力道变化——轻划时力度如拈花,指尖触水仅让水面泛起芝麻大小的涟漪;重拨时则需带三分腕力,让水花溅起寸许高度又迅速回落。

为了模仿得更逼真,我甚至在白天偷偷跳进浅水区练习,数着自己的心跳控制呼吸节奏,“一、二、三“吸气,“一、二、三“呼气,手掌被水底的石子划破也浑然不觉,鲜血滴入水中,引来一群好奇的小鱼围绕,直到划水的水花声与记忆中的暗号完全重合,连涟漪扩散的速度都分毫不差,才敢停下休息。

此刻我正屏气凝神,调整着划水的力度与频率,指尖入水时特意放缓半秒,模仿汪是非略显急躁的划水习惯——他总是在第三次轻划后急于重拨,水花会比常人稍大些,回落时带着细微的气泡破裂声,力求每个细节都分毫不差。

只要能让他产生这半分钟的误会,我便能如同一只在草原上蓄势待发、准备扑向猎物的迅猛猎豹,四肢紧绷如拉满的弓弦,肌肉贲张积蓄力量,目光锁定目标的每一个动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靠近他。

这看似缓慢、实则暗藏玄机的行动策略,正是似慢实快哲学的绝妙体现——以静制动,以缓待疾,在对方放松警惕的刹那发动雷霆一击,让猎物在毫无察觉中落入精心编织的陷阱。

通过释放那似是而非、半真半假的信号,干扰对方原本敏锐的真实警觉,让对方的反应如同陷入了浓稠的泥沼之中,变得迟缓而笨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