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十二根紫竹算筹(2 / 3)
点灵雾融入冰面。
我望着卦象中那道贯通天地的竖纹,灵光在竖纹中奔腾不息,突然想起七岁那年父亲教我绑灵鱼篓的场景:
那时的灵鱼篓还是用青竹篾编织的,篾条泛着青涩的光泽,父亲的手掌粗糙却异常灵巧,三指翻飞间就将篾条系成了结实的活结。
他示范三次后就让我自己动手,我嫌麻绳缠绕麻烦,偷偷少打了个结,还得意地向哥哥炫耀自己的“快捷结法“。
结果当晚就听到鱼塘传来哗啦啦的声响,灵鱼挣脱鱼篓撞翻了岸边的灵灯,惊扰了阵法的夜游灵脉。
父亲提着油灯赶来时,我正蹲在塘边哭红了眼睛,看着散落在水面的鱼篓碎片发呆。
他没有责骂,只是让我看着重新绑好的鱼篓说:“绳结是渔民的诀,少一分力道都守不住鱼虾;灵纹是修士的绳结,少一分专注就护不住本心。
你看这篓底的十字结,看似多余的缠绕,实则是分散力道的关键,就像算纹中的辅爻,缺不得。“
油灯的光晕在算纹上流动,将石墙上“慎微“二字照得格外清晰。
这两个字是父亲用玄铁锥亲手刻的,笔画深嵌石壁三寸有余,每个笔画的转折处都藏着细微的灵纹凹槽。
去年深秋我在演算“九宫飞星诀“时,因漏掉东北艮位的一个辅爻,导致整个算阵的灵气突然逆行,守鱼棚的梁柱都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父亲当时正在修补渔网,听到动静赶来时,算阵的灵光已经乱成了一团。
他没有立刻出手补救,而是让我盯着紊乱的灵光看了半个时辰,直到我发现逆行的灵气都源自那个被忽略的辅爻。
“如今再看这两个字,笔画间的灵纹竟与青鱼群的轨迹完全吻合。“
我伸手触摸石壁上的刻痕,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慎'字的竖心旁藏着三道水行灵纹,'微'字的山旁有七道土行纹路,合起来正是'水土相生'的诀要。“
哥哥凑近观察,护腕的灵光投射在石壁上,将隐藏的灵纹显化出来:那些细微的纹路如同毛细血管,与冰面下的灵脉相连,形成了一个微型的“守心阵“。
原来父亲早已将“失诀之戒“藏在了日常的点滴教诲中,用最朴素的方式为我们筑起了防微杜渐的堤坝。
哥哥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块晶莹的冰魄,冰魄通体透明,寒气中带着淡淡的洛水清香。
这是用极北之地的万年玄冰混合洛水之精炼制而成,里面封存着父亲早年用洛水冰晶雕刻的“夬卦“。
冰魄在灯光下折射出七彩灵光,卦象的缺角处刻着极小的“留白“二字,字迹娟秀却透着刚劲,那是父亲突破境界时心有所感留下的印记。
“这是爹爹突破'洛水境'时留下的信物。“
他将冰魄贴在冰面,两道灵光瞬间融合成完整的太极图,黑白两仪的边缘还泛着淡淡的金边,“他说真正的强者不是永不失误,而是懂得在失误中找到补全诀要的方法。
就像这卦象的缺角,看似是破绽,反而是灵气流转的关键节点,能让过于刚猛的金行灵气在此缓冲,避免'刚则易折'的祸患。“
我想起父亲突破“洛水境“那天,整个豆腐堰的灵脉都沸腾了。
洛水上游飘来无数莹白的水华,在天空凝结成巨大的卦象,父亲站在堤坝上,衣袂被灵气掀起,手中的算筹化作流光融入水中。
事后他将这块冰魄交给哥哥时说:“修炼如行船,既要懂得扬帆,也要懂得收帆。
这'留白'二字,是给灵脉留的余地,也是给心境留的空间。“
当时我们只当是寻常教诲,此刻看着冰魄中流转的灵光,才明白其中蕴含的深意。
雪风突然变得柔和,不再像之前那样带着凛冽的寒意,守鱼棚外的四象果树发出簌簌轻响,枝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