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气紖(2 / 3)

加入书签

吃饭吃进去的这口气,就像是修炼一口气的入门契机,也叫气紖或引气。这气紖并非实体,而是一种能量的汇聚,藏在食物的精微之中,像米里的胚芽,蕴含着生长的力量,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引导。要让这口气在体内循环一圈,可不是白白走一趟,每一次循环,都能滋养经络,就像给干涸的河道注水,让气血畅通无阻;壮大元气,像给火堆添柴,让生命之火更旺,更持久。

饭后就出工,这口引气就能在体内顺畅游走,劳动时的肢体活动,如同催化剂,加速气的运行,通过劳动就能达到一定的修炼效果,既做了活计,又炼了身体,一举两得,比那些刻意打坐的人更自然,更贴合天道,像鸟儿在天上飞,本就是天性,不用刻意学。

再者,有了这三个消磨时间的事儿——吃饭、收拾、出工,就容易吃得过饱,甚至吃撑。村里的二柱子就因为贪嘴,一顿吃了八个馒头,撑得躺在床上哼哼,像杀猪一样叫,最后还是张老太爷用擀面杖给他擀肚子才缓过来,从此落下个“饭桶”的外号。饭后就出工,通过劳动消耗能量,就能避免这两种情况,保护脾胃,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像给车加油,加得刚好,车才能跑得顺畅,加太多反而伤车。

当然,饭后就出工也有一忌,那就是别一出工就干太繁重、太剧烈的活计,以免伤及脾胃,气血攻心。老人们的说法是“饭后百步走,不兴扛大石头”,得循序渐进,先做些轻松的活,让身体慢慢适应,像给炉子生火,得先引火,再添柴,不能一下子就塞满,否则会把火闷死。

还记得我的另一化身舒出,在情报力大世界中,曾经跟着四大美人之一的曲忧,从容地走向她的卧室。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青瓦白墙,飞檐翘角,走廊里挂着宫灯,光线昏黄而柔和,像一层薄纱笼罩着一切。看着她的背影,以舒出那历经世事的心境,也不禁目光凝滞。

她的每一条曲线,都精准地符合绘画天才杨倌所追求的完美尺度——杨倌画了一辈子人体,最讲究“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认为完美的比例能产生最和谐的美感;每一寸肌肤,仿佛都是杨倌极力想要调出的完美色彩,那是一种象牙白,透着淡淡的粉,像初春的桃花瓣,娇嫩而有生机。那是一种艺术的欣赏,无关其他,就像欣赏一幅传世名画,内心只有赞叹和敬畏。

舒出能够把控自己,毕竟那已是年过不惑的我了,心境沉稳如磐石,见过太多风雨,知道什么该看,什么该忘,像成熟的麦穗,懂得低头,不张扬。可现在的邱癫子还做不到,他还带着年轻人的锐气和对世界的好奇,像刚出笼的小鸟,对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探究一番。

任何成熟男子跟在这样的女人身后走路,难免会心生一些想法,或是欣赏她的勤劳——看她步伐稳健,不像城里女人那样娇弱,肩能挑手能提;或是佩服她的坚韧,撑起一个家不容易,再苦再累也不抱怨,像山间的野草,生命力顽强。只不过多数人也就是想想而已,有的人却会格外上心,想要探究她身上的故事,像读一本有趣的书,总想知道后面的情节,被深深吸引。

邱癫子跟在杏花嫂后面走着,看着乡村美人黎杏花,只觉眼前是另一番独特风景。她穿着一身靛蓝色的粗布衣裳,袖口和裤脚都打着整齐的补丁,那是她自己缝的,针脚细密,比商店里卖的还规整,透着过日子的仔细。她有着杨柳般的细腰,那是常年劳作练就的柔韧,挑水、砍柴、种地,什么样的重活都干过,却不会刻意摇曳生姿,每一步都踏实有力,像钉在地上的桩子,稳当;她的后山线条优美,那是自然的馈赠,也不会故意扭动显摆,一举一动都透着朴实和端庄,像是山间的一朵野花,自然生长,不施粉黛,却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看着舒服,心里踏实。

他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更多的是敬佩,敬佩她在困境中的坚守,从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