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圣门高枕无忧诀(2 / 3)
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仪式与手法,将虚幻的能量逐渐转化为坚实的实体,最终凝聚成一张宛如卧榻般稳固而神秘的格局。
这卧榻无形无质,却真实存在,如空气般弥漫在柴房周围,半径约三丈,身处其中能感受到一种被包裹的安全感,却又比钢铁更能抵御外界的冲击与干扰。
卧榻一旦成型,便会衍生出一种神奇而奇异的“榻实”效果。
只要身处柴气笼罩的神秘区域,无论外界的气运如何狂风暴雨般地动荡不安,惊涛骇浪般地起伏跌宕,区域内的一切都能保持安稳平和。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战火蔓延至忧乐沟边缘,却在柴房周围自动熄灭;七十年代,山洪暴发,淹没了半个村子,唯独柴房所在区域滴水未进。
人处其中,可悠然自得,高枕无忧,仿若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世外桃源,心中的焦虑、恐惧、烦躁都会被抚平,只剩下平静与安宁。
邱癫子心中不禁泛起一阵狐疑,暗自揣测,这神奇的布局,或许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万物有灵,彼此依存,山为骨,水为血,草木为毛发,生灵为魂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布局正是顺应了这一规律。
说不定,在贞婆子那部充满神秘色彩的《枕席鉴》中,会有相关的隐晦记载。
那部典籍虽名带“枕席”,实则多论及气场的安稳与居所的安宁,记载了多种安神定宅的方法,与床榻的稳固之理相通,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只是贞婆子性情古怪,从不轻易示人,想要借阅并非易事。
即便以他在情报力大世界中那强大的分身能力,也才刚刚艰难地实现了思想的实质化。
他能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短暂的光影,那些光影能被常人看见,能传递简单的信息,如文字、图像,如今正徘徊在追求情感实质化的漫漫长路上,举步维艰。
情感无形无质,比思想更复杂,更难捕捉,更难转化,他尝试了多次,只能让光影带上些许情感色彩,却无法真正传递情感。
要像这般将柴气从虚幻化为坚实的木质,进而构建成一张神秘的卧榻,对他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遥不可及,两者的难度如同孩童搭积木与建造摩天大楼,不可同日而语。
邱癫子心中暗自惊叹,不愧是底蕴深厚、神秘莫测的陈家!
陈家祖上曾出过多位风水大师,有在朝廷任职的钦天监官员,有隐居山林的隐士高人,留下了数十部风水着作,《忧乐沟风水考》《四方聚气论》等更是业界经典。
陈家的奇谋妙略、高妙手段,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层出不穷。
从选址建院时的因地制宜,到布局安宅时的天人合一,从引气聚灵时的精妙计算,到防御护煞时的层层设防,每一步都蕴含着超人的智慧与远见。
即便如今风水之利已如风中残烛,所剩无几,可只要这间柴房能够安然无恙,老农会大院子便能稳如泰山,屹立不倒,仿若被一层无形的神秘护盾所守护,任外界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这便是陈家布局的精妙之处。
见此情形,邱癫子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
他感觉到自己紧握树枝的手指终于可以放松,掌心因用力而产生的勒痕渐渐消退。
只要这五棵大树依旧扎根于这片土地,枝繁叶茂——它们的根系深扎大地数十丈,如无数吸管汲取着地气,吸收着土壤中的矿物质与水分;枝叶高耸云端数十尺,似万千触手吸纳着天精,接收着阳光、雨露与日月精华——只要能保住这座看似平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的一进二柴房,这座大院子的命门就得以完好留存。
如此,便可保一方平安,让居住于此的百姓安居乐业,不必担忧天灾人祸;让这片土地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