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心正风水端(2 / 3)
同样的土地,用心耕种就能丰收,偷懒懈怠就会荒芜。
风水再好,也得有人去维护,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才是最根本的道理,如同做人,正直善良才能赢得尊重,才能行得正、走得远。”
雨还在下着,只是势头渐渐小了,从密集的“噼里啪啦”变成了稀疏的“滴滴答答”,像是乐曲接近尾声,即将落下帷幕。
灯光依旧摇曳,在墙上投下温暖的光晕,两人的对话还在继续,谈论着更多关于山水、风水、人生的话题——从如何辨别土壤的好坏,到怎样与邻里和睦相处;
从年轻时的经历,到对未来的期许;
从庄稼的收成,到孩子们的教育,每一个话题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那些话语如同种子,落在我的心田里,虽然当时年幼,不能完全理解,却也为我日后对这片土地的认知埋下了伏笔,如同在土壤里播下的希望,等待着生根发芽。
那夜的雨,洗去了世间的尘埃,让空气变得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
那夜的灯光,温暖了寒冷的雨夜,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人心;
那夜的话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温情,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指引着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我手中的红苕终于削完了,看着堆在篮子里的红苕,它们圆润饱满,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仿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
而家父与李大爷的对话,还在继续,在这寂静的雨夜里,如同两颗星辰在相互辉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屋子,也照亮了我幼小的心灵,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在于坚守与感恩。
“陈师傅,还有别的讲究?您可是全镇最权威的建筑师,您的见解必定蕴含着大道理。”李大爷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如同干涸的土地渴望雨露,眼神紧紧锁住家父,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瞳孔里映着煤油灯跳动的火苗,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
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成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放在膝盖上,随着身体的前倾而微微颤抖,像是在积蓄着某种力量,等待着家父的解惑。
时间尚早,您就多讲讲,活到老学到老,您今晚若不说明白,我怕是难以入眠,说不定半夜都会忍不住把您叫醒追问呢。”他听得入神,身体不自觉前倾,手肘撑在膝盖上,肘部的补丁在灯光下格外显眼,那是母亲用同色的布料精心缝补的,针脚细密而整齐。
双手微微握拳,在这昏黄灯光下,他的双眼闪烁着炽热的求知光芒,那光芒如同暗夜中的星火,照亮了满是皱纹的脸庞,每一道皱纹里都仿佛藏着对未知的好奇,急切地催促家父继续,声音里带着一丝孩童般的执拗。
“跟您讲讲倒也无妨,毕竟我们离那块宝地更近,相对您而言,要熟悉一些。”家父的声音平缓,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从容,像是在讲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如同打磨光滑的鹅卵石,温润而有分量。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雨丝斜斜地织着,将夜色切割成无数细小的碎片,仿佛能透过这雨幕,看到那片被热议的土地。
我的父亲,也就是月平的爷爷,之所以在那半山腰修建一座学堂,其中深意非凡。家父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的雨夜,仿佛透过雨幕看到了往昔的景象:学堂的青砖黛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孩子们背着书包嬉笑着跑进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如同清泉般流淌在山谷间。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带着对先辈的崇敬与怀念。
学堂中朗朗的读书声,往来穿梭的学子,能为这片土地汇聚人气,使其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