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幸运金杏树(2 / 3)
郁,能飘出很远,吸引着蜜蜂蝴蝶前来采蜜,整个院子都沉浸在花香里;
夏天时,树叶浓密,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挡着炎炎烈日;
秋天时,金黄的杏子挂满枝头,像挂满了金色的灯笼,沉甸甸的,压弯了树枝,让人看着就心生欢喜。
说起“仙乐”,便源自这杏树叶的妙用;
摘下新鲜杏叶,要选那种不老不嫩、叶片厚实的,太嫩的容易烂,太老的又太硬,最好是刚展开不久的新叶,带着勃勃生机;
一手拇指与食指结成圆环,掌心虚空,形成一个共鸣腔,将杏叶覆盖在虎口之上,另一只手掌呈勺子状,猛地拍下,利用空气振动发出声响;
这动作看似简单,实则颇有讲究,拍打的力度要适中,太大容易把叶子拍碎,太小又发不出响亮的声音;
角度要对准叶脉的中心,才能让声音更清脆,像是在与树叶对话,倾听自然的回应。
拍击得当,杏叶会瞬间迸裂,发出“嘣”的一声脆响,那响声清脆响亮,穿透力极强,能传至百米之外,在山谷间都能听到回音,而后又在庭院中回荡,带着自然的韵律,仿若天籁;
仔细品味,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活力,那是自然与人力结合的奇妙声响,不同的叶子拍出的声音还略有不同,有的高亢,像笛子的高音,尖锐而清亮;
有的低沉,像二胡的中音,浑厚而悠扬,像是大自然的交响乐,每一片叶子都是独特的乐器,演奏着属于自己的旋律。
别的叶子虽也能发声,却总是带着各种瑕疵,不是太小难以出声,就是太大声音沉闷,或是太厚太硬,发出的声音晦涩难听,像是破锣破鼓,无法与杏叶的“仙乐”相比;
以邱癫子的阅历,走南闯北见过无数草木,从江南的竹林到塞北的胡杨,能找到的发出最佳音效的树叶,唯有这金杏叶,就连棬果树叶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要么声音发闷,像是被棉花捂住,缺乏穿透力;
要么容易碎裂,刚拍就变成碎片,无法形成完整的声响,这便是金杏树的独特之处,是大自然的偏爱,也是先辈智慧的见证,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了这一秘密,并将其传承下来,成为孩子们的乐趣,也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小孩子用杏叶拍出的声音,虽不及成人那般浑厚响亮,但也比爆竹声清脆许多,且十分安全,不用担心炸伤手,家长们也乐意让孩子们玩这种既有趣又无害的游戏,既能让孩子们开心,又能让他们亲近自然;
只要有人摘下杏叶交给他们,便能玩得忘乎所以,拿着叶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比赛谁拍的声音更响,谁的叶子最耐用,欢声笑语洒满庭院,仿若置身于一个被欢乐与生机笼罩的乐园;
孩子们欢呼雀跃,笑声在小天井中回荡,像一串银铃被风吹响,那笑声纯粹而真挚,充满了童真与活力,让整个庭院都鲜活起来,连树上的鸟儿都被吸引,跟着鸣叫起来,像是在为他们伴奏,形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和谐。
邱癫子既然来了,又带着孩子,自然想摘些杏叶,让孩子们体验这独特“仙乐”,感受自然的奇妙,也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传统的乐趣,将这古老的游戏传承下去,让先辈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可五个孩子年纪尚小,最大的也才七岁,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那衣裳洗得发白,补丁的颜色与原色不太协调,却缝补得很整齐,身形瘦弱,胳膊腿细得像芦苇杆,皮肤因为营养不良而有些发黄,脸上还带着些许泥土的痕迹,那是在田埂上玩耍时沾上的,根本没有上树的能力,爬不了两步就会滑下来,还可能摔伤,得不偿失。
更何况这两棵金杏树,高大得如同巨人,树干笔直,没有低矮的枝丫可以借力,枝丫离地足有三米多高,树干光滑,连可以落脚的树疤都很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