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史老太婆(3 / 3)

加入书签

他依旧如此,仿佛时间在他身上静止了。

她比划着回忆,双手张开又合拢,模仿着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开裆裤在院子里蹒跚学步。

自己还穿着开裆裤在院子里蹒跚学步的时候,三老太爷就是这副模样了:拄着一根龙头拐杖,拐杖的龙头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腾飞;

穿着青色的长衫,浆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褶皱;

脸上的皱纹不多,眼神清澈如孩童,笑起来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

这么多年过去,三老太爷依旧能自己打理生活,饮食起居、缝补衣物,样样都行,他缝的针脚比年轻媳妇还细密,纳的鞋底既结实又舒适。

跟现在相比,似乎岁月在他身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迹,三老太爷还是呱婆子儿时的样子,只是头发更白了些,如同冬天的雪,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

三老太爷一直住在老农会大院子,也就是陈家老宅边上,那原本是我家祖上的柴房,不大的空间里,堆满了整齐的柴火和一些老旧的农具,如锄头、镰刀、犁耙,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得井然有序。

历经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洗礼,这座一进二、长宽各三丈的木石结构柴房,模样始终未曾改变,木梁上的雕花虽已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有花鸟虫鱼,有龙凤呈祥。

柴房的木头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黝黑而粗糙,用手触摸,能感受到深深的纹路,那是时光留下的印记。

石头也布满了青苔,绿意盎然,像给石头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

可它就那样稳稳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见证了陈家的兴衰,也见证了忧乐沟的变迁。

有人猜测,这老柴房的年头,或许不比长生居那三间草房短,长生居的草房虽简陋,却也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从孩童的嬉戏到老人的离世,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这三三见方“久平”方丈的面积,在房屋建筑里颇为罕见,透着一股古朴而神秘数理的气息,暗合“天圆地方”的古老哲学,长宽相等,象征着平衡与和谐,仿佛蕴含着宇宙的奥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