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蜂花柬》的残卷(2 / 3)

加入书签

就像城堡的吊桥虽延缓了援军的进入,却也挡住了敌人的突袭,为稳婆的施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产妇的内关像精密的生理结构,平时开合正常,如同城门按时启闭,关键时刻却能紧闭如铁闸,起到保护作用。

外关的肌肉组织天生紧实,如同篾编背篓和各种箩筐的上口沿,一层压一层,紧密缠绕,使口沿牢固不破,坚如磐石——那些背篓能装百余斤粮食,从山顶摔到山脚都不散架,是这坚实结构最好的证明。

正是凭借这一先天生理特点,稳婆的各种接生救生手段才有了稳固的操作基础。

有了一个支撑点,就如同在幽暗的深渊中找到了立足之地,有了求生的希望。

站稳脚跟后,迈出第一步,稳住第二个关窍,两点协同形成稳固的支架,便争取到一线生机;

接着调理到第三处、第四处,如同搭建楼阁,层层递进……

四大秘卷的指导思想,与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念不谋而合,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奥秘。

这也给稳婆子接生提供了很多非凡的手段,让她在危急时刻总能找到破局之法,如同航海家凭借星图穿越风暴。

“连锁门”的存在,仿佛是命运的安排,注定了“石上开花沐春雨”的奇花将现世人间。

这本是忧乐沟的一件惊天大事,足以写入地方志的奇闻,堪比当年“龙吸水”的异景,却被稳婆和媒婆等人小心翼翼地隐瞒了下来。

她们深知,这样的奇事一旦传开,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无妄之灾——被好事者围观,被巫医觊觎,还可能引来别有用心之人的觊觎,如同怀璧其罪。

因此,她们守口如瓶,连最亲近的家人都未曾透露半分。

直到女子出落得亭亭玉立,豆蔻年华时身形渐丰,胎记的痕迹再也无法被衣物遮掩时,这才在一个月圆之夜,稳婆提着一篮月饼,媒婆揣着半斤茶叶,一同来到汪东西家,将此事和盘托出,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好日后多加照拂。

在稳婆子高超的技能之下,小家伙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降生。

当稳婆将婴儿抱出产房时,那声啼哭响亮得震落了房梁上的灰尘,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

然而产妇却因耗尽体力,陷入了极度脱虚的状态,脸色苍白如纸,沉沉睡去,连稳婆喂她参汤都毫无反应。

稳婆当仁不让,凭借自己半个世纪积累的威望与精湛的医术,拥有了给小家伙命名的权利。

她望着婴儿眉心那点淡淡的红痣,像一颗小小的朱砂,又想起产妇生产前意识模糊时,口中反复念叨的“杏花”——那是产妇娘家院子里的一棵老杏树,是她少女时代的念想。

稳婆沉吟片刻,便为孩子取名“杏花”,希望她能如杏花般坚韧,在早春的寒意中绽放生机。

由于身体透支过于严重,尽管稳婆竭尽全力救治,用了三十多味草药熬制的补汤——其中不乏当归、黄芪、党参等名贵药材,每天清晨采摘带露的草药,用陶罐文火慢炖三个时辰,杏花的妈妈还是在四十天后遗憾离世。

她走的时候很安详,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是去陪伴先走一步的丈夫了。

村里的老人们说,毕竟相隔时间不长,她的丈夫到了地府或许也需要疗伤,她此番前去,或许还能赶上相伴,在地府再续前缘,做一对阴间的恩爱夫妻。

杏花妈既未死于产期,也未死于产褥期,严格来说是寿终正寝,按理说没人会将责任归咎于稳婆子。

可稳婆子自己却无法原谅自己,她将杏花妈用过的药渣收集起来,在院子里焚化,青烟袅袅升起时,她对着烟的方向深深鞠躬,眼中噙着泪水。

她深深自责,认为是自己对《接引笺》学得不够精、练得不够到家,才导致了这样的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